清代什么品级用碧玺朝珠?

勾曦梦勾曦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皇帝、皇后、皇太后、皇贵妃朝珠结翡翠五盘珠;贵妃、妃用碧玺五盘珠;嫔用珊瑚五盘珠;贵嬪、嬪、选嬪、县嬪用珊瑚烧蓝丝砣方、圆三盘三坠;皇太子用东珠九数,皇子、皇孙东珠七数,皇曾孙东珠五数,辅国公以上大臣及文职一品及以上至五品皆用东珠七数,六品及其以下文职用金,宗室贝子及其以下人用红珊瑚三盘三坠,余皆从简。除皇帝朝珠挂四盘外,其他皆挂三盘,坠三坠子。太后、皇后、皇贵妃用五盘五坠。

皇帝、皇后及嫔以上朝珠挂于架上,贵嬪以下朝裙较宽,皆用短带扎系于腰间。皇子、皇孙以下及宗藩亲王、郡王亦用短带扎系。诸臣赐紫缙绅则用黄绦,亦系于腰。

清代的朝珠一般有108颗珠,象征一年12月、24节气、72候,圆圈前后各有一小圆、背面圆下有一塔和一坠角为饰,小圆上穿珍珠四粒,并系有红、黄、蓝、白四色宝石。朝珠上的小圆、后圆、塔、坠角的质料与珠串主料相同。通常由“佛头”和“背云”把朝珠串连起来。“佛头”是栓系珠料的一段花绦,为长方形,一般用金青色平金緫或五彩緫制作。“背云”为绦丝所结的流苏,背云用料与“佛头”相同。(见附图)

根据清朝服制的规定,朝珠是皇帝、后妃、王公大臣上朝礼仪时挂于颈上的装饰。官员中非一二品者,只有入宫觐见皇帝时方能戴朝珠。清人福格曾在《听雨丛谈》中说过:“外任官员入觐及京官特旨入乾清门者始许用朝珠,外任大员虽晋京办事者不得用也……”

清朝的冠服制度规定十分严格,无论是皇族妃嫔还是王公大臣佩戴朝珠,其质料和色彩都有讲究。据《清史稿》记载:一般官员的朝珠是东珠(即上等珍珠)做的,用红绒线穿成;而五品以下以及王以下的蒙古王公佩戴的朝珠则是铜丝编成的。皇后、妃嫔的朝珠有翡翠、珊瑚、宝石和金银等各色质料,一般用金链或金累丝穿成。皇帝的朝珠是用最上等的东珠穿成的一串朝珠围于脖颈之上,两串掖在腹下,两侧腋下各有一串小的朝珠,称“旁珠”,共有四串,表示四季。

朝珠还是一种吉祥物,朝珠上圆下方的“佛头”寓意着天圆地方。系于“佛头”下方的108颗珠的“记捻”上,每隔27颗挂一个结珠,代表“三六九等”;“记捻”的两端还各有一串10颗珠的“记子”,代表“十全十美”。“记摹”上挂有圆圆的绦丝“绦”和三个塔和串铃般的“杵”,则寓意着平平安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