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怎么鉴定?

丁璐垚丁璐垚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鉴定瓷器首先需要了解器物的烧造年代(具体到窑口)。宋代五大名窑是鉴定的起点,初学者应当从宋瓷开始学习,宋代尚古,宋瓷是后世仿造次数最多的瓷器。若想学习明清瓷器鉴定(明清两代窑口最多,品种数量也繁多),首先要掌握宋瓷和元瓷。

鉴定瓷器的基本功有四大部分:年代特征、技术特征、风格特征、制作流程。

年代特征是指不同时代的制瓷水平高低不同、喜好不同、受外来文化的影响程度不同等因素而造成的不同年代器物的共性特征(在所有仿品中90%以上的仿品是模仿年代特征,因为年代特征是最易于学习和模仿的,一些仿品甚至原窑仿制)。例如宋代官窑追求“清朗”,其作品造型简洁、胎体深沉坚毅,彰显出深沉的质感。而明代宣德朝、乾隆朝是两个盛世,故而这两朝的御窑瓷器也多彰显奢华的气质。年代特征中最特殊的当属明代正德朝和晚明的隆庆、万历三朝,正德朝(明世宗朱厚照)多信仰伊斯兰教(受明代四大奸臣之一:大太监刘瑾的影响),其御窑瓷器也多出现伊斯兰教元素。而晚明三朝(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是明代大太监冯保(张居正的门生兼心腹)的擅政时期,政治黑暗,晚明三朝的御窑瓷器也失去了中晚期弘治、正德朝的精雅,而变得生硬、刻板、死气沉沉,缺乏生机。

技术特征是指不同时代由于受制瓷技术水平的限制,在一些技术工艺上表现出的差异性,例如宋代虽然在许多方面都创造了陶瓷史上的巅峰,但其釉料研磨技术还达不到明清时代的细腻程度,所以早期作品给人的上手感多为温润(比如宋五大名窑的汝、官、哥窑,元代青花的釉)。而到明代永乐朝后,釉料研磨技术达到古代烧造顶峰,故永乐、宣德两朝的白釉瓷器温润而莹澈(比如永乐、宣德朝的青花、釉里红、甜白釉瓷器)。技术特征只有10%的宋瓷和清代早期的御窑瓷器(如顺治、康熙、雍正、乾隆早期)能够完全掌握。

风格特征是指不同窑口的工匠的艺术取向不同,故而制作的器物风格有差异。例如明、清时期的景德镇御厂厂工是各地挑选而来,风格上差异巨大(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就可窥见一斑),而明清时期民窑中不同风格的瓷绘艺人又分为红店、圆红店、紫石山店、萧江店等绘画风格(例如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的一些民窑馆藏品和传世品)。

制作流程是指瓷器诞生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各制作环节出现的一些特征,例如明朝为解决青料(苏麻离青)矿渣问题采取的是将青料研磨后在淘洗(青花瓷的淘洗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淘盘淘洗、一种是箩筐淘洗,淘盘淘洗的青料比箩筐淘洗的杂质少,一般用在小器上,箩筐淘洗的矿渣较多,一般用在大盘等大型器上),而到清朝后青花料的纯净度提高,所以清洗方式也改变(将箩筐淘洗改为淘盘淘洗)。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