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洒金纸上面真的是金吗?
洒金纸上的金不是真的金子,是用铜粉、锡箔等涂抹上去的,但看上去很像真的。
洒金纸,有五色、十色、朱白相间等种种花样,看上去很像真正用金箔嵌点。旧时每到春节,人们便用洒金纸做挂钱、春条等,春节过后贴在大门两旁、照壁等处,增加喜庆的气氛。后来人们将这种纸用于裱装字画,显得格外美观、珍贵、高贵,用于制作请柬、信笺、封皮也很漂亮。
制作洒金的工匠,一般是将印好的纸张放在桌案上,一边往纸上撒金箔,一边用毛笔弹扫,全凭技艺和感觉,将金箔均匀地撒在纸张表面。金箔的颗粒有大有小,大的如芝麻粒,小的只有米粒的四分之一。弹洒好的纸张晾干水分以后,用墨笔在金箔点子的间隙中勾勒花纹图案,金墨相衬,格外妖娆。后来人们直接将金箔点子作为图案,不再勾花染色,制作出的洒金纸显得更为素净,而且金箔点子的形状、大小、疏密也更自由。
人们通常所说的洒金纸中的金,一般是用铜粉、锡箔等做成的,看上去像金箔。真正用黄金箔点洒的纸,一般在宫廷或大富商家使用,老百姓用的都是仿制的洒金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