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书纸与清代书纸的区别?
明代善本碑帖,流传到清代往往重新装裱。重裱之本,其碑帖本身为明代之物,但内页的纸张则是清初的。辨明是明代原本还是清代重裱本,要从内页的书纸加以区别。
明代造纸,原料是破布和破渔网,这种原料所造的纸,丝缕横坚,紧密结实,纤维较细。纸面光滑平整,无纹孔,无帘纹。这种纸张,有二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纸厚而坚韧。二是纸质洁白光滑。而清代至民国初年,纸张原料改用竹穰和树皮,所造之纸纤维较粗,韧性差,纸质松软,无纹孔,有帘纹。其后纸张改用稻草,纤维更粗,帘纹和纹孔更为突出。
纸张厚薄,是明清纸张的主要区别点。因为用破布和破渔网作原料,纤维短,捣碎时容易混和成胶质,因此所造之纸厚实,纸张也容易紧密。清代造纸,由用破布改为用竹穰、树皮、稻草等,纤维过长,草质硬,捣碎时不易胶化,纤维也不易均匀混合,所以所成的纸张必然较薄,质地也松软。纸质松薄,自然无韧性,遇潮后字迹更容易渗化。鉴别新旧仿刻和新旧拓本,这是很重要的辨别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