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瓷器多管瓶?
龙泉窑多管瓶流行于13世纪下半叶,基本的造型是盘口,束颈,折肩,肩部置若干个直管。
龙泉窑多管瓶与同时期景德镇窑、建窑、吉州窑生产的多管瓶相比,存世品的数量不是很多,完整的器物更是罕见,所以历来为藏家所关注。在拍卖行中,如果能够出现这样的拍品,其成交价往往极高。21世纪以来,共有10件龙泉窑多管瓶先后在拍卖行拍卖,其中有9件是以百万元以上的高价成交的。
龙泉窑多管瓶存世量少的原因,主要与它的烧成难度有很大的关系。这类器物在烧制时,由于各管之间不相连,受热的均匀性不好掌握,尤其是肩部,由于置管多,负担较重,很容易出现塌陷变形而报废,所以尽管这种器物的形状看起来很秀气,但是烧成的难度却很大。
目前所见的龙泉窑多管瓶的出土,主要集中于窑址和庆元松源窑等周边窑场,而且多为残器,完整器极少。在1998年于福建泉州发掘的一艘南宋时期的沉船中,出土了不少瓷器和1件龙泉窑12管瓶的底部残片,据此可以推测,在南宋后期的时候,龙泉窑多管瓶已经成为外销瓷的一大品种,虽然生产量不大,但确实是有出口的,只是由于其生产烧成难度极高,所以流传到现在的完整器极为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