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红釉有几种?
中国红釉瓷器,以铜红釉成就最为突出。真正的红釉是从铜红釉开始的,它是我国发明的。所谓“铜红釉”,就是在釉料中加入铜元素,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的红色釉,这种红釉是其他金属元素所无法取代的。铜红釉对烧成温度,气氛等要求十分严格,所以它的烧成难度很大,成品率极低。
真正符合高温的红釉应该是宣德时期。宣德红釉是在铜红釉烧成工艺上的重大突破中产生的。其釉色特点鲜红,艳如宝石。釉面有细小的冰裂纹片,红釉极为肥厚。
霁红釉是清代康熙朝在明宣德鲜红釉基础上仿造成功的又一著名红釉。因其在清宫中受到尊重且应用广泛,所以清代霁红釉亦称“祭红”。霁红釉是一种“凝厚光润,色艳不浮,汁水莹厚,浑厚均匀”的高温色釉,与宝石红相比,“祭红”红中泛紫,但比宝石红透亮。
豇豆红是康熙时期有名的红釉品种之一。由于烧成技术上的严格要求,致使成品率极低,所以历史上就有了“十分难得、一世之珍”的说法。豇豆红是清代仿明代“祭红”的一种高难工艺品种,而且只能烧制小件,大器几乎没见。
釉里红也是以铜作呈色剂在高温烧成的瓷器釉下颜色。但由于铜元素在烧制时极为不稳定,所以烧成合格的釉里红极为不易。
在各种色釉瓷器中,红釉瓷一向为世人瞩目。因为,从烧造成本、烧造技术、釉色价值等方面来说,红釉瓷都是在所有色釉瓷中最佳、最难得、最特殊的品种。在古代,釉色纯正的红釉瓷多为宫廷专用,因此在当时有“官窨红”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