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瓷器娃娃值钱吗?
古代的瓷器娃娃,又谓之“宜窑娃娃”、“宜兴娃娃”、“宜兴玩偶”、“宜兴泥人”、“宜兴瓷人”等。民国时期甚至上世纪80年代以前,在我国广大地区多被孩童用作玩具。
古代瓷器娃娃,一般高10-15公分,大的也不过30公分左右,瓷质洁白坚细,造型大多是古代男、女、男童、女童及各种人物,制作精巧,形象生动逼真,或坐或立,姿态不一,栩栩如生;衣着装束极为讲究,色彩鲜艳绚丽,线条流畅优美,给人以“以假乱真”的感觉。
特别是那瓷娃娃的脸上,红脸蛋,白皮肤,黄头发,白围裙,眉、眼、嘴、鼻历历在目,一清二楚,格外精致和讨人喜爱。因此,这类旧时民间的玩具,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很高的收藏及欣赏价值。
古代瓷器娃娃始于明朝,鼎盛于清代中期的宜兴。清代的乾隆、嘉庆年间是宜兴瓷器娃娃制作的极盛期。晚清至民国,宜兴瓷器娃娃制作工艺进一步发展,制作工艺更为精湛,品种繁多,质量上也远远超过了清代中期,产量很大,被大量销往海外诸国,成为当时宜兴外销的名产和重要创汇品种。
因此,时称宜兴瓷器娃娃为“洋娃娃”。特别是清末民初时制作的瓷器娃娃流传于世的很多。此后,由于抗日战争爆发等战争、军阀混战和乱世的影响,宜兴制作瓷器娃娃的工艺和生产逐渐走向消亡,新中国成立后就停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