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红釉瓷器值钱吗?
在唐代,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在南方青瓷北方白瓷中,分别成为杰出的代表。因此,陶瓷界普遍认为,青、白二色是唐代单色釉瓷的两大代表色。相对二者在社会上所形成的影响而言,釉色红艳的唐代红釉瓷可谓生不逢时,其价值一直不为人们所赏识。唐红釉瓷多出自北方瓷窑,从造型到装烧工艺都带有明显的北方瓷器特征。其器型以壶、盘居多,釉色以红色为主,也有紫釉和翠蓝釉的器物,釉面多开裂纹片,器足矮小,釉不及底,胎体厚重,胎色灰白。
上世纪70年代初以前,在传世品和考古发现中,此类器物较为少见,其价值不被人们所重视,只是偶尔有爱好者将红釉瓷与黑釉瓷相提并论,视之“黑瓷类”。1972—1974年,陕西西安东郊唐代墓葬中陆继出土瓷壶、盏、罐、钵、塔式罐二十余件,除青釉绿彩壶一件外、均属于釉色带红、带紫、和翠蓝的唐红釉瓷。嗣后,河南巩县黄冶窑、陕西铜川耀州窑、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唐代墓葬,也都发现有以唐代红釉瓷为主的窑址和墓葬出土。随着国内外学术界尤其是陶瓷界对唐三彩的关注程度的日益升温,作为工艺水平在唐三彩之上,存世量又远远少于唐三彩的陶瓷珍品——唐红釉瓷的地位,也理所当然地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垂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