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布底瓷器是什么时代?
麻布底瓷器始见于南宋龙泉窑。其时代特征,从近年所清理的龙泉大窑、溪口等南宋瓷窑遗迹出土标本观察,应为南宋中期至晚期,最晚不逾十三世纪末。元代早期仍有烧制,不久即逐渐淘汰,后代不再仿造。南宋建窑“乌泥兔毫”瓷碗的印鉴。南宋时,我国南方特别是浙江地区制瓷手工业极为昌盛。建于绍兴八至十三年(公元1138-1143年)的江南婺州金华华光寺,在南宋至清代的不同时代地层中,出土过数量很多的南、北宋景德镇、龙泉、建窑的瓷碗、瓷盏和其他各种瓷器,其中就有两件有墨书“乌泥”和“乌泥兔毫”的南宋建窑黑釉瓷碗。
由于建窑从南宋后期开始以烧制黑釉碗为主;华光寺在南宋中、晚期被火焚毁,因此这墨书瓷碗的年代应该也是在南宋中期。在古代社会,印章主要还是官民的用印凭证之物。此印在景德镇湖田窑址的南宋地层出土,可能有几种情况,一种可能是此印是当时窑场管理者的私印,或为记窑场公有器物之用;也可能是当时专为烧制官、府用瓷或为士大夫、官员等烧制定制瓷时留下的纪年印章,还可能是工匠或窑场雇用人员的私印,在当时瓷窑作坊中印于坯器上,已属罕见,有纪年铭记的,如此印者,更为珍贵难觅。从瓷印印文所刻字迹来观察,书法行气跌宕流动,流畅自如,当非一般民间工匠之手笔,应该有较好的笔墨修养和书法功力。再从瓷印用瓷泥捏制而成的细润白质来看,也绝非一般民间釉下堆贴“吉”字款的印坯可比。上述分析显示了此印与官、府和士大夫等有一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