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为什么升值?
首先,要清楚什么是“书法”。 在中国,汉字是表意文字,从甲骨文到现在的简体字,其实一直都是在变化的,但无论是怎么变,都是形可识,意可知,所以中国人都看得明白。然而到了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觉得看不懂了,这是因为什么那呢?这是因为大多数人没有耐心去读古文,而古文中又大多以楷书写成,因此人们就以为古人写的字就是那样,于是就开始学起了所谓“草书、隶书等等……” 这样,问题就出现了.
对于真正的书法家而言,他们通常都会把每个字的形态结构写得十分清晰,因为只有这样才便于读者阅读。比如说我们在看报纸时,往往会把字体加粗加大,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我们的眼睛需要这样的提示才能理解其意思。而在一些古代作品中,我们会看到很多繁复的画法(比如“二王”的帖)或者非常简约的笔画(如米芾的一些作品)。这些看似不合理的线条其实都是作者有意为之的结果,而这些作品在当今市场上价值连城也就不足为奇。
第二点我想说的是关于书法艺术本身的,那就是“书法”二字。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古代“书”和“法”是两个不同的词,“书”指的是写字的技巧手段,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笔法”;而“法”则是指规则或方法,即我们所谈到的“章法”与“布局”等概念。那么究竟什么是“书法”呢?我认为应该是将上述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所产生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用线条来表现美的艺术,是一种视觉上的感觉体验过程! 所以当我们在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时,首先要看的就是它的整体效果怎么样(这主要取决于作者的笔法及技巧是否合理恰当),而不是看每一笔一画的具体写法是怎样的(这主要是由每位作者的个人习惯所决定的).
第三点是关于市场方面的原因。众所周知,如今是一个商品化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可以用价格来衡量,包括艺术也是如此。书法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自然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书法方面的收藏和投资活动,这也使得原本只属于艺术家们的艺术品逐渐走向了大众化。当然这其中也有政府政策导向等因素影响所致吧……总之,原因应该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