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泽书法怎么写?
润,上面是“雨”字头,下面是“允”或“舜”字,这里用“舜”。 泽,左边是“氵”,右边是“礻”或“阝”(也做“邑”)字旁;这里用“礻”。 “润”、“泽”二字右边的偏旁,古今写法差别比较大,古代写作“舜”,现代多写作“示”。因为古字和今字的形体不同,所以一些字典往往将两个字分别收录进不同的部首里面去了——如《康熙字典》的部首分别是“八”部和“邑”部——“八”部有“润”,而“邑”部则只有“泽”而无“润”了(实际上在古代这两个字形是一字)。
“润”、“泽”二字的本义都是水滋润禾苗之义。由于这个引申义的普遍性,后世许多其他事物也常与这两个汉字联系起来表示某种含义。比如我们常说的“恩泽”、“光风霁月”中的“泽”都指雨水滋润大地之义;再如《论语·雍也》中孔子说:“君子之道,润泽乎天下!”这里的“润”就形容为人道德涵养高,就像雨露滋润万物一样具有潜移默化的功效……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这两个字在很多时候都可以通用,但必须区别使用的时候还是要分清。
我平时写文章,一般都将它们统一成现在通用的写法一一“舜”和“示”。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现在的规范汉字已经不再区分“润”、“泽”的不同意义了——也就是说,不管用于哪一个意义,都统一写成相同的字形(虽然古代并不如此)。另外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在古代的书籍及文章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沐”“浴”二字相互混淆使用的情况 ——如宋代苏轼曾写过一首诗:“濯足涤怀谁与同?应须白首看沐风!”(《送欧阳主簿赴官韦田》)在这里就将“沐浴”的“沐”字误作洗澡用的“沐”字来写了……这种现象在其它古典文学作品中也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