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什么格式?
首先感谢邀请,这个问题很专业,我也只是发表一下浅见吧! 书法的起源一般认为是由文字书写演变而来的美术范畴。从文字形成初期就具备一定的造型规律和书写方式以及美感,所以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将字写得越来越漂亮,逐渐形成了书法艺术。 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书法的审美不同,但大体上来说可以分为篆、隶、草、行、楷五种书体(魏晋时期有章草,今草,今隶,汉碑四体之分)。现在比较认可的是王羲之《书论》中关于五体的划分方法: “昔羲之尝问谢安:‘君书何如右军?’安云:‘故当不减,但近时不及。’” ——唐·张怀瓘《书断》
“谢安问王右军曰:“卿书何如右军?”答曰:“故当不如。”又问曰:“左将军(顾恺之)何如也?”答曰:“曾见不此人书。””——南朝·宋·裴松之注引《书品》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与当时的权臣谢安的一段对话是“五体”的来源。后世一般认为草书(今草)在右军时达到巅峰;楷书(今隶)到钟繇、王羲之时开始成形;行书在东汉后期开始出现,但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二王达到了鼎盛。 从上图可以看出,目前市面上的各种字体大多是按照“五体”来分门的,当然也有其他分类方法的。下面我重点介绍一下“五体”的特点: 一.篆书:篆书大抵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籀书即籀文或大篆,另一种是竹书即小篆,也称秦篆。
1. 大篆:大篆指的是西周晚期至战国时期通行于中原地区的文字。它上承商代繁缛复杂的甲骨文并保留其特征,下启秦统一六国后的标准文字——小篆。大篆相对于金文中结构更为规整,笔划也更加简省。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各地文字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大篆在各地又有不同的形体,大致可分为齐、燕、赵、周四种。大篆虽然流传至今的文物较少,但从《石鼓文》拓本来看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2. 小篆:小篆又称秦篆,相传为秦李斯所创。小篆将大篆中一些笔画简化了,字形也从大篆的方折变为圆转,更加整齐美观。小篆对后世书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汉字的楷书大部分都是从小篆中演化出来的。 二.隶书: 隶书兴起于东汉,盛行于东汉末三国时期,到了两晋时期逐渐被楷书取代。它与篆书、草书、行书一起并称“四大书体”。
隶书从篆书演变而来,是一种讲究用笔、结构的书体和字体。为了书写方便,隶书去掉了篆书的曲线而采用了直线和弧线,把原来篆书上下左右穿插的笔画改成了左右平行、上下开合的关系。由于隶书的出现,使得汉字具备了可读性,也为以后汉字的演化和草书、行书的产生打下了基础。
三.草书:草书,是大篆、小篆减省写法,尤其适用于匆忙之中书写的急件。因字形多呈龙飞凤舞状而得名。
四.行书:东晋王羲之是公认的天下第一行书作者,他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它既便于书写,又不失书写的美感。 书法的载体可以是纸张,也可以是其他的平面材质等。而它的形式根据时间的推移,不断衍生出新的风格,这些就是我们常说的流派。比如唐代的欧颜柳赵、元代的赵孟頫和鲜于枢、明代的王宠和祝允明等等都是大家熟知的书法大家。 书法之所以能成为一门学问,是因为它能够使人在书写的过程中提高文学素养和人格魅力。同时,学习书法也是陶冶性情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