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能保存多久?
中国书画作品,除了少数名人的真迹有收藏价值外(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普通作者的作品都是消耗品,没有收藏价值! 原因如下: 一、艺术品市场本身就是投机和赌博性极强的商品交易场所; 二、当代艺术家的所谓创作,其实质是以卖画为职业,把创作当成出卖劳动力的行业来看待。他们所追求的是作品的快速成交率,而不是艺术品的历史传承价值,所以当代画家在艺术造诣上很难留下传世精品! 三、中国当代书法界之所以乱象丛生,其主要原因是当下学书者普遍缺少对传统经典法帖进行深入系统的临摹和学习,而是以创新为幌子搞各种怪字丑书的炒作,这是造成书法作品贬值的根本原因所在! 所以,作为爱好书法的朋友,我们首先要明白学习书法的正确方向是努力钻研传统经典法帖,而不要搞什么创新,只有扎扎实实打牢基础才是提升书法水平的唯一正确的途径与选择。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并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关注支持一下!谢谢各位!
一、书法的基本知识及常识
1.关于毛笔的常识
笔毫是由无数根细小的“笔毫”组成(笔尖处最细),当我们在使用时,可以将笔毫铺平开来观察,会发现其表面有很多凹下去的沟壑(即笔毫的沟槽),这些沟槽就是笔毫被切割开来的印痕线。不同的毛材制成的毛笔会有不同宽度和深度的沟槽。根据毛毫的形态和沟槽形状的不同,可将笔毫概括为四种基本形态。如图所示:
由于笔毫由多种毛材制成,为了发挥毛笔的特性,笔毫中主毫与副毫的比例是不同的,并且同一支毛笔的主毫粗细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狼毫毛笔中狼毫较多而羊毫较少,紫毫毛笔中的主毫较粗而副毫稍细等等。因此一支完整的毛笔,其笔毫并不是整齐划一的直线条状,而是一支既有主又有副的形态各异的毛峰分布。如图所示:
2.关于墨的常识 根据原料的不同可分为胶剂型(古墨)、松烟型、油烟型和化学合成型四大类。目前市面上常用的还是以胶剂型的为主,一般我们见到的墨块都呈黑色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小块。如图所示: 墨汁一般为黑色液体,有墨锭式、罐装式等包装形式。如图所示: 由于古代书画家们使用的墨料多为胶剂型的墨块,这种传统的墨块由于工艺的原因,会因存放的时间过长而出现“走油”的现象,导致发臭变味甚至发霉,影响了书写者的使用效果。所以在购买墨块时一定要注意生产日期,最好选购近期生产的产品(一般保质期都在三年左右)。当然也有商家将古墨进行再加工,使其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3.关于纸的常识 纸在中国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目前常见的纸的种类也有很多种,一般可分为生宣(吸水性强易洇纸)、熟宣(不吸水且颜色较深)、半熟宣(介于生熟宣之间)三大类,此外还有泥金纸、云母笺、蜡笺、色纸等多种多样的纸张品种。 国画用的熟宣一般用矾草加工而成,这种纸质地坚硬挺括色泽深沉,而且由于加了明矾的缘故,使得它不易被水溶解,因而可以多次反复使用。但是它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因为明矾含有有毒物质,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会对皮肤造成一定伤害,同时还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二、临帖、读帖的方法和技巧 我们常说“练好字就要多临帖”,那么什么是临帖呢?古人说“临帖贵临而不贵摹”,可见临帖是很重要的练习方法之一。然而如何才算做好“临”这个字,恐怕很多人都不是太明白其中奥妙之处吧! 其实临碑帖并非像很多人想象中那样枯燥无味的事——它是书法爱好者通过模仿碑帖上的笔法结构和章法布局来提高自身的创作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方法。 在我看来,临帖应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1)先读后临一一即先通读一遍碑帖的文字,了解碑帖内容的意思。这样在读帖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如果只是一味盲目地去临习碑帖文字而不去解读碑帖的内容含义的话,那么就完全失去了临帖的意义和价值了。 一遍读不懂就多读几遍,直到读懂为止!
(2)读帖一一在读熟的基础上开始进入第二个阶段,即所谓的“读帖”环节。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仔细揣摩、品味碑帖的文字书写风格和结构规律,然后再加以模仿的过程。 读帖的重点在于观察碑帖上的用笔和结体,具体来讲就是要仔细观察其笔画的长短、弯折变化以及字与字之间的间隔疏密关系等等......
三、读帖的方法和要领 读帖其实就是一种分析研究的过程,通过对字的结构、点画等进行分解、重组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来完成对自己创作思路的一种梳理过程----这也就正是我们常说“书法学习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能力而非临摹碑帖本身!"的含义所在!
四、怎样才算是写好字了 “写字要精熟,精熟则曲尽其妙……”“凡作字必能左右逢源……”这些都是古人对于书写技能的要求和期许。我认为要想真正写好字,不仅要掌握好基本的笔画、偏旁部首的结构,还应具备一定的创作意识才行啊~~不然光会写几个繁体楷书或者隶书什么的又有什么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