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中都有哪些知识?

充凡紫充凡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问得真是时候,昨天刚好在《金融博览》2017年5期上发布了一篇关于人民币发行数量的文章 ,题目是“中国的人民币发行理论与实践”,作者是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周承恩先生。文章较长,这里将重要内容进行摘录。(由于字数限制,文中省略了部分数据) 首先指出一个误区,那就是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除了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之外还有公开市场操作这一项。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公开买卖债券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行为。现在央行主要采取的是短期贷款的操作方式,具体操作是每天通过公开市场卖出(买入)国债和央行票据,到期买回(卖出国债)。这样操作的结果就是央行一天减少(增加)的货币供应量是等量,但是整个经济的货币总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金融机构通过同业客户会将资金借入(贷出)给实体经济,而实体企业对资金的渴求又会反过来促使金融机构继续购买(售出)资产。如此循环,最终实现货币总量的调控目标。

接下来谈谈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那就是我国每年新增的人民币都去哪里了?根据上面的说法,应该都流向了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那么这些金融机构拿到的钱是不是就全都给了企业呢?当然不一定,这其中很可能的一部分要作为超额准备金留在商业银行体系中,因为法律规定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比例不能低于95%,剩下的5%才是可以放贷的比例。所以最后能够提供给企业的资金其实是小于新增货币供给的。

另一个人们关心的话题就是央妈那天天变化的基础货币和M0、M1、M2到底有什么关系,怎么确定哪一个指标更合适呢? 其实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因为这些数值都是衡量不同范畴的货币供给指标。

简单说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活期储蓄账户的资金; M2=M1+定期储蓄账户的资金; 上面几个指标相互之间存在着联系,但不是绝对的关系。比如我们为了刺激消费可能大量印发钞票(即增加M0)但是消费者手里的钱并不会立刻变为更多的纸币,而是先变成电子货币存在于银行账户中(M1),只有那些不愿意存起来的钱才会换成现金M0。因此M0的增加不会立刻就体现在物价上,而是要经过M1的传导才能达到Cpi。

不过如果央行想要直接提高居民实际收入的话也有办法,那就是发放现金补贴而不是直接印钞。只要居民拿到了补帖就会改变消费结构,让商品涨价(因为消费结构的变化需要一个过程)。 但是如果真的是要直接印刷钞票的话也要考虑到通胀的问题,毕竟纸币也不是随便就能发行的,否则早像津巴布韦那样乱印钱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