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书法危机?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我在其他问题的答案中已经大致谈过。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个常识,就是“书法”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和其在古代汉语中的意义是不同的。 在中国古代汉语中,有“书”“书体”“书家”“法帖”“书学”等多个概念,而近代以来的白话文,则统一用“书法”一词来替代这些不同的词汇。这种古今词义的变化,是近现代汉语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比如古代的“报纸”不是现在的“报纸”)。 我们现在所说的“书法”,其古汉语的对应概念其实是“书学”这个范畴,它包含的概念极其广泛且复杂,因此也就很难概括出一套标准的方法论或者规律来。而我们所说的“书写技巧”之类的东西(也就是题主所说的“实用书写技能”),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而已——如果非要给它们一个定位的话,其实也只能说成是“书法技艺”中的一小部分罢了。换言之,“实用的书写技术”并不是“书法技艺”的全部、也并非它的核心内容;而且就算我们把“实用性写字技能”单独拿出来讲,也根本不可能讲完它所有可能涉及到的领域、更不可能把相关的知识都讲得面面俱到。所以我觉得你所谓的“如何掌握最实用的中国书法的技法?”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只要不涉及具体的艺术审美取向和创作理念,就根本不存在什么“最实用”的艺术门类。
不过话虽如此,我也不得不承认现代社会对文字书写的需求确实在不断减少的事实,但即便如此我依旧认为: “实用书写”与“艺术书写”之间的界限并非不可逾越,尤其是在书法这样以汉字为载体的艺术创作领域更是如此。毕竟从古至今,中国的书法爱好者们从未停止过对自己的书写技艺的追求,无论是用来作装饰的隶书、还是用于实用的小楷,都有许多优秀的作品流传至今,它们的作者很多本身就是职业的书家或学者。当然,像赵孟頫这样的大家并不多见,但如果将眼光放得再宽一点的话就会发现在这些人的身上往往能看到一种共性:他们都是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来不断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的,而这种学习又往往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才能取得成效。也就是说,“从练习开始逐步提高自己并最终在艺术上有所成就”这个过程并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或者说至少没有一条简单的路径),而是要靠不断的学习和创新来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所以我认为要想解决当下出现的“书法危机”,我们首先得明确两个概念:第一、什么是“艺术性书写能力”;第二、当代社会到底需要怎样的“艺术性书写能力”。其次我们再回到上述的问题上来思考:既然人们不再需要“艺术化地写字了”,那么他们所需要的是什么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即更高效的“功能性书写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