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墨迹是什么?
在书写过程中由于纸张、运笔、用力等情况发生变化,最终形成一种无法复制的特殊形态的作品,这种作品就是“墨迹本”(或者叫“拓本”) ,一般我们练习的都是墨迹本。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墨迹书就是《史籀篇》残块了。
现在保存下来的墨迹作品很多,比如著名的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等等都是墨迹作品。
下面举一个例子: 《灵飞经》是唐代书法家窦臮所著的一本小楷书法专著,这本书在当时很有名,唐朝时候就开始传抄此书的墨迹本子了。
据说当时有很多版本的《灵飞经》刻本,不过都没能流传下来。
明代以后,有很多人都摹写过《灵飞经》。
清初时,朱彝尊得到一本唐人写的《灵飞经》的墨迹本,十分珍惜,就请人刻印流传于世。 因为这个缘故,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灵飞经》最接近原貌的样子。
后来发现《灵飞经》墨迹本的人越来越多,不过这些墨迹本无甚区别:笔画粗细基本一致,结体大小也差不多,因此后人就把《灵飞经》分成了不同的版本。 其实这都是后世摹写者的水平差异造成的,根本不能说明原稿的情况如何。 关于这个问题《灵飞经》作者窦臮的著作中有记载: “《灵飞六甲》,凡三卷,字如粟粒,又曰蝇头,盖小楷之秘也……或云开元中京邑学草书者皆以为范焉……”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灵飞经》原稿是小楷字体,而当时的摹写字帖大都写得很小,好像蚂蚁的头一样大(也就是一粟的大小),所以人们就称《灵飞经》为蝇头细楷。
其实按照现代人的审美来看,这样的小楷显得有些呆板,缺乏变化,而且《灵飞经》原本也没有这么小…… 不过从这句话里面我们可以知道一点事实:原来唐初小楷还有“蝇头细楷”的说法呢! 而这样的说法正和现在我们看到的《灵飞经》墨迹本的实际情况相符。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所见的《灵飞经》墨迹本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当然,如果有其他更可靠的文献来证明的话那当然是更好的情况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