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书法取法谁?
金农(1687~1763),中国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原名金福,字寿甫,后改荆源、忠臣,字江南,号梅叟、沙村、昔庵等,以字行,浙江杭州人。他出身富户,幼年聪颖过人,但至十岁尚不能对句,受大辱后闭门读书,发愤图强,在诗文、书法方面,均达到较高水平;乾隆十一年(1746)东游上海,与张笃诚等相往来,自此以诗酒自适,不再应举;乾隆二十二年北上,寓居北京,卖画为生,所交多为文人雅士,如郑板桥、黄慎、李鱓、高翔、汪士铎等;乾隆二十六年返扬定居,筑冬心斋,以卖书画和鬻制漆器维持生计,生活困顿潦倒。他的主要成就在绘画上,为“扬州八家”之首. 金农擅长画竹、梅、兰、菊、佛像、马、人物、山水等,其中以画梅花著称于世,风格疏秀古丽,意趣横生。他的绘画技法源于董其昌一路的南宗,并吸取了明代徐渭、陈淳以及宋代苏轼、米芾等人的笔墨特点,形成自己苍劲古逸的风格面貌。用笔多折线,方中见圆,刚中有柔;画竹用干笔焦墨,不施淡墨,更不用水墨烘染,只以浓墨点出枝节,以焦墨点画梢端枝叶,显得清峻劲挺,苍劲老辣,别具一格;画梅花也多施焦墨,少染淡墨,以渴笔钩勒,以浓墨点写花蕊,具有苍老的韵致。他还工于篆刻艺术,著有《冬心先生集》、《冬心先生续集》及杂著多种传世,其中《冬心先生集》收有他自作的诗文词赋计五百余篇。
金农是清代中期著名书画家之一,与罗聘、李方膺、李鳝、黄慎、郑燮并称"扬州八怪"。 在清代中期"乾嘉学派"影响下形成的一支重要的文人画家队伍- "扬州八怪",以其标新立异的画风震动了当时画坛,在中国绘画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金农在"八怪"中年纪最长,所以常被推为盟主。他博学多才,精于鉴赏,善诗书,工金石,擅隶楷,尤以画梅著称,兼擅人物、花鸟,以古朴苍劲的隶书称于时,又善墨竹,能刻印,以古拙雄浑见长,曾自言:"余之竹别一种,笔墨简远君,品格高寒出俗耳"(《冬心先生集》) 。由于他在诗、书、画、印诸方面的杰出成就以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故被列入"四全诗人"[参见钱仲联撰《金冬心传》] ,有《金陵读书》、《冬心先生集》、《冬心经传》、《冬心先生续集》等多种存世。
金农一生好游历,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他对传统绘画十分重视,尤其推崇北宋的关仝、巨然和黄公望,元四大家的王蒙、倪瓒则尤为偏爱,因而他的作品多以古拙朴茂见胜,形成了自己独特而又鲜明的风格。金农作过大量题画的诗,后人将其汇辑为《冬心先生续集》。 金农的书法初学颜真卿、黄庭坚,后又得隋碑《龙藏窟》拓本,乃改师钟繇、二王,从楷书入手,晚年专攻草书。他主张书法要自晋唐入手,由正入草,切忌因喜狂怪而误入歧途,"此书道之大谬也”(《冬心先生续集·题画诗三》) 他认为学习书法应该多读经典,"夫书法之道,非积学不能通其妙"(《冬心先生续集·题画绝句十二首》) “积学”既须"博览乎古代之名迹",又要善于思考,举一反三,从而"豁然贯通"(同前),否则就会落入前人旧套,成为"画匠" (同前) ,而不能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为了进一步强调多读书的重要性,他甚至说:"不学吴道子不能画鬼,不学杨升不能画天。"(《冬心先生遗集》卷九十三 ) 这种强调读书的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仍然是有借鉴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