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什么书法家?
我认识的“樊”这个姓比较少,但是也有几个书法家的名字里带有一个“樊”字。下面介绍一下这几个人的情况吧! 先介绍两位已经故去的书法家——樊伯祥、樊梦宣(女)。 樊伯祥是清朝的人,他的书学和师承情况不太清楚,只知道他曾在河南的河内书院任山长;而樊梦宣则是现代著名的书法家、美术教育家。
她生于1902年,卒于1985年。曾师从陈衡恪学习书法。她的书法博采诸家之长,最终自成一派,形成了潇洒飘逸的行草书风。其行书在书法界很有影响力,代表作有《楷书七言联》等。 解放后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书法系主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社长等职。
樊伯祥的字,没有见到过。不过,从他名字中的“祥”来看的话,估计和他的同代名人邓石如差不多吧。都是篆隶相杂的风格,而且都写得比较工整。这一点从清儒王锡祺所编撰的《小方壶藏稿》中收录的《樊氏墓志铭》中可以看出来。
下面是樊梦宣女士的行草作品—— 这是她的行书作品 “文革”期间被迫离职。 以下是樊伯祥和樊梦宣女士的资料,摘自百度百科。
樊伯祥(?—1947) 清末民初河南书画名家,原名邦祥,又名德祥.号鹤庐老人,又号北溟渔父 ,河洛布衣.祖籍山东巨野,移居南阳新野县.出生于官宦之家,自幼习文练武,勤奋好学,擅长诗文词赋和书法绘画艺术.少年时代在故乡新野拜当地名儒王云锦先生为师,攻读诗文经史,研习金石碑版;青年时期入京随著名画家吴昌硕学画;后又到上海拜师学习西画和雕塑技艺.中年时期,曾在北京任教,后又赴西安执教于省立第四师范校.1939年,应河南省政府主席刘峙之邀来郑,任河内中学校长.1946年冬因病去世,终年六十七岁. 樊伯祥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诗词歌赋,金石书画均有较高的造诣.他平生所作诗三百余首被其弟子辑为《老鹤诗集》流传于世.由于博学多才,加之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因此在艺术上能博采众家之长,自成一家.他在创作方面不拘一格,不论何种字体都能得心应手.楷书笔势方圆兼备,古朴雄健;隶书结体宽裕,自然流畅;篆书笔法苍劲,疏密得体;最负盛名的则属他的草书.他善以篆书笔法运用于草书之中,使点划之间具有篆书的韵味和隶书的外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人称"樊体".同时他还注重继承传统,注意吸收前人和同代人的精华,从而丰富了自身的艺术内涵.他的作品章法布局严谨而不死板,灵活而不轻浮,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尤其是他的题跋,往往能恰到好处地切合题意,言简义丰,成为一幅作品的点睛之笔.因此受到世人的喜爱和推崇. 现珍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三幅清代书画家樊伯祥的作品就是很好的例证. 第一件《行书五言联》,纸本,行书,纵132厘米,横31厘米.款署:"伯祥樊德祥",钤白文"南阳县樊氏鹤庐图书印"朱文"德祥"二印.此作为作者书赠友人陈三立的书法作品. 第二件《行书卷》,绢本,行书,引首一纵118厘米,横8厘米,正文纵230厘米,横130厘米.引首题跋二行书,纵30.5厘米,横41厘米.卷后有王闿运、张之洞、陈三立等人题跋. 樊伯祥还有一件重要的作品即《樊氏墓志铭》,该铭文由清末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王锡祺撰写,樊氏家族后人将其镌刻于石并藏于祖茔之内. 建国初期,河南洛阳博物馆征集到一批古碑拓片及石刻,其中有唐李邕之《麓山寺碑》,宋米芾《海岳名言》以及樊伯祥等人的石刻拓片. 樊伯祥一生除致力于艺术创作外还潜心研究金石碑版之学,著有《集古印章考》一书.此外还工于诗词文章,有《老鹤诗集》传世. 樊美伦,女,汉族,笔名樊虹、梅影楼主,生于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江苏省镇江市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三至第五届理事,第六届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七届主席团委员兼秘书长,现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