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的多福书法?
多福二字是启功先生为恭王府题写的匾额,“福”字写得大气磅礴、潇洒自然。 据说这是应恭王府之请所书! 在《启功讲学录》中,他这样解释多福二字来由并阐述了自己创作时的想法—— 我与恭王府颇有渊源……一九八二年,恭王府修缮完毕开放展览时,我又去看了。那是一座很幽静的园林建筑,我非常喜欢。因此恭王府的负责人找到我说希望我为修缮一新的王府题写一个匾额。我想,既然主人有这个意思,我也应该表示一下自己的心意才对。不过,当时我没有轻易动笔,因为恭王府在北京市内,而且是著名的王府之一;况且这个王府曾经是大贪官和绅的府邸,所以我觉得如果题了字,就应该题得与众不同一些才好。于是我就反复思考、琢磨着究竟应该怎样书写才更合适。最后我终于想出了两个大字:一个是多福,另一个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那个福字。后来我把这两个字写得很大,挂在恭王府的大门之上,还配上一幅对联叫做‘门迎三江流水水联千福’。
我当时为什么要把‘福’字写成右下倒左上的样式呢?这是因为我国古代写字是从上往下书写的,而‘福’字的右半部分又是‘酉’,按古代的六书来看属于‘反文’部首,这种结构往往是在上下结构的汉字中作为下部部件使用的。为了符合上下结构汉字的规范,古人就把‘酉’字作‘反文’时朝下的那一竖向上挑钩,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我在书写这个‘福’字的时候,把这一竖挑钩变成了向右下倒钩,这就是我的‘多福’二字中的‘福’字与众不同的所在。此外我还把这个‘福’字的右上角点去了,这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在我国的民间习俗里,人们常常把右上方带点的‘礻’部字形理解成‘神’字,因此这个带有右上方一点点的‘福’字就被理解为‘神灵的福’了。但是按照六书的定义来看,这个‘礻’部字并不是真正的‘示’部字。那么到底它是哪一部呢?原来它应该是‘末’部的变形,也就是说它是从‘未’变来的。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个疑问:‘没有’怎么会有‘福’呢?为此我便把右上方的一点去掉了,同时把左下方两点也去掉了,这样就彻底地改换了原来的结构,成了一个真正的‘福禄寿’的‘禄’字……” 其实这幅作品最早见于《启功丛稿·谈书札记》一书中,其内容与此大体相同。但书中并未提到此作是为恭王府所作。而且此处的“恭王府”应为今之北京恭王府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