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的书法怎么写?
古文中游子常与在官连用,如《诗经·魏风·硕鼠》有“逝将去女,适彼乐郊;逝将去女,适彼乐都;逝将去女,适彼乐国;逝将去女,适彼乐野”之句。
这里所说的在官和乐郊等都是比喻之辞,即“去此就彼”之意。
可见古代所谓“游子”就是离开家乡、远离故土之人。 因此我们可从《古诗十九首》中寻找答案。
其七:行役倦疲劳,心积怀苦辛。当君千里外,听到乡信不思议。
其八: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从这两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古时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种感情往往以书信的形式传达给对方。 由于书信是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载体,所以古时人们常常用书写的方式写信(或称书简),由此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体——书简体。
古人将书简体分成两类:一类是以书函形式出现的书简,称为书札;另一类是以书信格式为规范的信札,称之为尺牍。
其中尺牍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为书信而设的格式,被称为行文书信;另一类则是将信札作为文章来写的,此类作品多具有叙事性特点,被归于记叙文类别之中。 游子的书简大体都是写给朋友的,不过这些书简并不完全按照信札或者行书的格式来写。
这是因为游子的身份不同,他们有的是士人,也有的是隐士,还有的是宦游人等。不同的身份造就了各自的书信风格。 从现存的文献来看,游子的书信大多是以“书简”的形式出现的,而且多是短篇之作。这大概跟当时社会风气有关吧!
游子的书简大都是以对话方式来组织的。虽然对话的内容各有差异,但总体而言都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开头语,二是主体内容,三是结束语。这三部分之间并无明确的界限,可以相互交织贯穿在一起。这就使得这些书简显得自然流畅而不显刻板拘泥之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