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书法真迹在哪?

艾蓠雯艾蓠雯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关于东晋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如今大多已失传。 流传至今的王羲之作品,大多是后人临摹之作,或是他人收藏过的摹本、刻本等。 王羲之的真迹如今究竟在哪里,众说纷纭,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有这样说法:王羲之的作品曾经被唐太宗李世民收集于内府,死后便全部葬于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墓地)之中。《兰亭序》也同王羲之一道埋入土中。

唐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昭陵被盗,墓中的文物散落民间为世人所得。《兰亭序》也在其中。到了五代时期,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把《兰亭序》给了冯道,而冯道则将此帖献与后唐的李后主李煜。宋徽宗时又归大观殿内,后来北宋灭亡,《兰亭序》随北宋皇室南迁,在临安(今杭州)时被杨皇后的哥哥杨徽之所得。 元灭宋时,杨徽之不愿作元人臣属,就抱着《兰亭序》投水自尽。据说《兰亭序》沉入水中,却浮出木片一块,上有一诗云“曾闻晋贤得此书,龙珍虎窥非世俗;岂料唐氏丧中原,流传海外无人顾”,其下又有“天宝元年清明日河阳公茶垆铭”十二字。

明嘉靖年间,浙江鄞县地方官在鄞江上建了一座石桥。桥成之日,碑未题字,遂请当时的大书法家董其昌撰写碑文并署额。董其昌乃将“天宝元年清明日河阳公茶馆记”这一木片的拓本供在座上,以代碑文。于是这木片就变成了书法碑帖和墨本了——这便是今天流行的“定武兰亭”。 这种说法看似合理,然而仔细推敲起来,却漏洞百出。

首先《兰亭序》是太宗皇帝葬入坟墓之中的,而杨徽之只是五代时的节度使,根本不可能得到《兰亭序》,更何谈将其沉入水中呢!其次,《兰亭序》乃是唐朝大书法家褚遂良最先发现的,他得到后便奉之于唐太宗,而后太宗又赐予褚遂良之子褚遂良。至于宋代时期的赵构等人虽都曾经得到过《兰亭序》,可他们所得到的也不过是唐人临本的摹本罢了。最后就是《兰亭序》在宋朝以前就已经有了很多刻本,为何会不见于北宋亡国之际,却偏偏出现在南宋初年,这不禁让人难以理解。 所以这种看法虽然看起来言之有理,实际上却是漏洞百出,站不住脚的。

另一种说法认为《兰亭序》并没有随昭陵一起埋葬,而是一直流落于人间。到了明代中期的时候,被一位姓崔的人家收藏,他的儿子又将它卖了出去。几经辗转后,该帖落入清代乾隆皇帝的手里。乾隆皇帝命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毕沅和刘墉等人重新对《兰亭序》进行考订,并将考证成果著录到《石韫山房集》一书中。 《兰亭序》传到乾隆手里之后,他便一直将它藏在皇宫深院之中,并不轻易示人。嘉庆四年(1799)乾隆驾崩后,该帖才由内府散出流入民间。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就藏有乾隆帝刻的帖本《兰亭叙》。 这便是当今人们所普遍认为的王羲之的《兰亭序》的下落出处。 但还有一种传闻: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原本在唐代时就已经不存于世,直到五代十国时期才有人重新发现。

原来在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军阀混战不断,社会一片动乱不堪景象。这时有个叫殷寅的文人逃难至剡溪附近时,偶然间看到了一本字帖,细看之下才发现这本字帖正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于是他立刻将此帖买下,带回到自己的家中珍藏了起来。几年过后,战乱平定,殷寅也回到了洛阳原籍,而他也因为收藏王羲之的真迹而被当时的后梁帝李世民所赏识。

到了北宋初期,《兰亭集序》已经不存于世,于是便有宋太祖赵匡胤让宰相赵普去找《兰亭集序》的事发生。据传赵普费了好一番力气终于找到了这本书,不过此时的《兰亭集序》已经是刻印本的了,并非原来的真迹。所以宋太祖大怒,将找到《兰亭集序》的赵普贬为了闲职官员,让他去西京担任通判去了。此后不久,蔡襄又根据原本重铸了《兰亭集序》的墨本,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澄心堂帖》。

时孟元时孟元优质答主

东晋王羲之一家,是当时最有名的家族了。 王羲之、王献之都是大书法家,还有谢安等著名人物,都留下了不少作品,但很多都是复制品,不是原迹(比如《兰亭序》)。 比较著名的书法作品还是有的,如《兰亭序》(传)、李邕所书《孔子庙堂碑》,张猛龙墓志,南朝梁武帝萧衍所书《孝经》等等。 至于你问哪件是他的原稿,那恐怕要找一找他的墨宝集子来看看了,如果找不到的话就只能说不知道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