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书法怎么说?
【文曰】: 「葫」从「艸」、从「吾」;「盧」从上、下分别象声符,会合表示用竹篾做的容器盛装食物,而「飯」本指用黍米做成的饭,因黍粘性大不易熟,需长时间焖煮才能食用,故「飯」又引申为「吃的总称」。
《说文》:「葫,瓠属也……二月始生,可藏老不腐。卢,饭器(簋)也﹔象皿中容物形。」「匏瓜」即「匏」的果实;「卢」为一种盛饭的器皿,《释名·释饮食》:「釜,辅也,副食烹之使熟也。卢,言火覆之,使气上熏也。」,此处的「吾」读作ㄨˊ时,是「庐」的古字,有「房屋」的意思,所以「盧」在甲骨文中被借用来表音,其本意则由「庐」来表示。
可见,“葫芦”一词最早指的是用来做饭的器具,而非现在用作盛酒的器物,所以,我们常听到的谚语——“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中的“葫芦”当用的是它的本义,而不是现在的用法。 至于这个谚语的由来,大概是由于古人把一些能用于治病治病的植物称为草药,因此,人们往往觉得这些能够治疗疾病的药物必定是藏在葫芦里的。当然也有人认为这里的“葫芦”是个比喻,并非实指。但若非实指,那又何苦以一个并不常见之物去进行比喻呢?毕竟在古代,葫芦并不是常见的作物呀! 所以我认为,这句俗语中的“葫芦”就是实指,是用来装药的葫芦,而且,它还是古代一种独特的药具——药葫芦。 “葫芦”这种药具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因为葫芦易于栽种且结实众多,所以在药用方面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如《神农本草经疏》中记载了“小葫芦”、“扁芦根”等药,都提到了将它们制成葫芦作为贮存使用。此外还有许多以葫芦制成的药具流传于后世,其中最常见的一种便是葫芦罐了。 在中药店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种形似葫芦的小罐子,这就是葫芦罐了。据说它是明朝时期出现的,当时主要用于贮藏药材,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中药陈列工具。
时至今日,虽然许多制药工艺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药葫芦却仍然保留着。比如,一些药店仍以制作雕刻着龙凤图案的大葫芦挂件作为门匾;也有一些地区将葫芦加工成各种形状后出售给顾客,例如杭州等地就有用葫芦做成茶壶、酒壶售卖的做法;还有的将其加工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供人观赏收藏或馈赠亲友之用,如北京等地便有以葫芦雕制出的笔筒和烟缸等。药葫芦作为一种古老的器具,如今依然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 那么,既然葫芦可以用来入药,为什么还会有人将它制成可以装酒的容器了呢?这恐怕就与葫芦本身的特性有关系了吧
首先,葫芦外形美观,可陈设,也可观赏;其次,由于其质地坚韧,不易破碎易保存,故而成为制作各类容器的重要材料之一;最后,因其具有特殊的吸附作用以及易于去除异味的特点使其成为了理想的贮藏容器之选。 正因如此,葫芦才会被人们制成各种各样的器皿吧! 注:本文为作者原创,请勿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