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书法怎么样?
“日本书道”这个概念,其实是从中国来的;在汉语里叫“书法”,在日本则称之为「書法」(しょっほう)、或平假名的 「さきひもん」(sakihimon)以及和文的 「すくやみん」(sukuyamiken)——后者来源于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的「书谱」一文中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今之学者得其一,不知其二;举其一,忘其二,殆于此与?故知一一皆善,而莫知其始,斯足以为『书圣』矣!” 这便是“书圣”一词的由来。
在明治维新前,日本人称呼自己的书法为「唐笔」或者更简略的「笔」 ——他们只承认来自中国的书法为「筆」而不认同其它国家的书写艺术,例如朝鲜半岛的「書術」 (sugyojitsu)即源于汉语汉字中的「書法」,又如越南人使用的「Chết pha」也是由中国传入的。
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文人开始提倡“和汉分离(わこせきぶん)”的理念,为了将中国书法与日本传统绘画区分开来,他们在“书法”前面加上了一个“国字”(ごじざい)(nippon kuji),形成了今日日语里的“書道(そっとう)”,并沿用至今。
不过时至今日,虽然日本的书道已经发展出了自身的体系和风格,但是很多日本书法家的作品中仍然能够找到中国书法的影子。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空海的「风字巻」及其后续作品「風字三百体」了。
空海(774-835)被誉为平安时代的第一人,同时也是日本佛教真言宗的创始人,在《风字三百体》中一共收录了三千多个草书字体,这些字体都是空海亲自手写而成以供学习参考之用。此作现存于日本京都东寺内,是名副其实的国宝级珍贵文物,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国宝的原因除了其史料价值以外也有“作为书法的代表之作被世人认可”这一项原因[注1]。
由于这本书本身是用来做教学的用书的,所以其中的草书中既有很传统的“二王”体系,同时也有不少来自于禅宗系统的笔法和结构,因此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当时日本书坛的风格特征之一斑。比如说下图所示的就是典型的王羲之法度严谨的「永」字八法:
此外我们也可以看到不少类似「禅书」一般“脱略形迹 ”的作品,比如下面这幅就颇有怀素的遗韵: 而再往后看,我们还能看到一个明显的“二爨”风格的字,如下图: 这个字形可以说是非常经典了: “右低左高,上紧下松”外加“捺画向右上出撇”,这就是南朝“爨龙颜碑”的特征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