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玉与翡翠玉区别?
“老黄玉”其实是民间对一个古代黄色调玉石的泛称,并不特指某一类或某一品种的玉器,从目前的资料来看,能够被称之为“老黄玉”的玉器,主要有以下这几类: 上述材料中,软玉和硬玉相对好理解一些,而岫岩玉实际上是一种蛇纹石质料的玉石,也是我国的传统玉雕材料之一,在汉代就已经开始使用,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其工艺水平可以说相当高的了。
此外还有独山玉、绿松石等,这些也都是我国传统的玉器材质,不过老黄玉这个概念基本上局限于软玉和硬玉这两个大类之中。 而“翡"指的是红色色的玉,“翠”指的颜色是绿色颜色的玉,通常人们认为的真正的“老黄玉”,就应该是呈黄色的软玉或者硬玉。
但事实上并非是这样,我们可以把目光转移到清代,看看皇家是如何界定“翡”与“翠”的——《古今图书集成·坤舆汇编》中记载着:“红曰翡,绿曰翠”;而《清会典》中也记载着:“五彩翡翠,红曰翡色,绿曰翠色”,可见“翡”和“翠”其实是指的颜色,而不是具体的玉种。
所以后来人们普遍理解的翡就是红色的玉,翠就是绿色的玉,这种说法实际上是不正确的,至少是不全面的,起码在清早期,这种说法就不正确。 那么什么样的玉才被称为“老黄玉”呢?要找到答案,我们还得再往前追溯,在明代嘉靖年间,有一部叫《水经注》的书提到一种被称为“羊脂玉”的玉器,这应该是目前所见最早提到“羊脂玉”的字眼儿了,而这种玉其实就是今天的白玉。
到了清代,有人根据对古代文献的分析整理,写了一本叫《玉纪》的书,在这本书里,作者第一次清晰明确的提出了“白圭素璧”的概念,并说:“玉之白色者,古谓之‘膏脂’,后世复谓之‘白玉’”,也就是说在古代,白色玉石一直被认为是白玉,只不过到了明代之后,人们更倾向于称呼它为白玉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