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永母钱有收藏价值吗?
母钱,作为一个钱币学概念,它是指铸造时的试铸币或称样币。从字面意思就很能理解它的含义了——因为古代没有精密的仪器测量厚度、宽度等数据,所以铸币之前会有一枚或几枚钱作为模型,称之为“母”;而将母钱投到炉中熔化后,倒在铸币机上铸出的钱,就称为“子”(或“母”)钱。 由此看来,这种母钱应该是比较稀有的。但实际却非如此。
在明清时期,民间盗铸严重,官府为了打击盗铸,就在铸造时增加了铸文的难度。比如把文字做倒笔正书,或者将文字做倒笔倒书,又或者将文字做成错字,以此来增加伪造的难度。当然,这种方法并不能完全遏制盗铸,毕竟技术再高的造币工也有出纰漏的时候,只要不是太明显,一般人也难以分辨,于是有些人就把目光瞄向了这些“差错币”上。由于这些“差错币”最初也是由母钱翻出来的,所以它们也有“母钱”之称。不过这时所谓的“母钱”已不具有最初的概念,而是泛指一切有“差错”的钱币。
现在说到母钱,一般指的是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差错币”,如清朝的“咸丰元宝”背“宝泉”局“十”字错版、“同治重宝”宝苏局“当五”倒印钱以及民国时期的“袁大头”三、九、十年造部分版别等等。这些因“差错”而产生的“母钱”,如今在收藏市场上热度不减,甚至价格远超普通钱币。
不过,要提醒的是,并非所有的“差错币”都能称得上是“母钱”。有些所谓的“母钱”不过是现代仿古作伪制品而已。所以大家在收罗“母钱”时一定要仔细甄别,以免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