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老坑翡翠如何辨别?
这个问题,我2017年曾经答过,不过那会儿只是从书籍资料里找了一些关于“老坑”的知识分享出来,至今仍有朋友会问到类似问题,可见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程度。为了便于大家阅读,我将以前的文章复制粘贴过来,同时做一些必要的补充说明 最近有很多人问我的翠友,他的翠是不是真的,我说是真的,然后他就跟我急了,说凭什么你说真就真啊,你也没个凭证呀! 我很无奈的告诉他,其实我已经给了他很多凭证了,只不过他忽略掉了而已。 我所说的「老坑」是指什么? 老坑就是地质学上的“老坑岩体”,也就是指开采玉石的地方,属于产地概念;而人们口中常说的老坑则是用来形容已经采挖出来并且经过人工浸泡、清洗、加工的玉器,属于成品概念。 但无论是老坑还是老坑岩体都属于地勘术语,是天然形成的,不是人工加工出来的。 所以要判断一块玉究竟是不是老坑,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找到这块玉形成的证据,也就是寻找地勘工作的成果——矿石或矿化材料。
以云南为例,在官方文件中,“老坑”是指“老坑岩体”,而不是用来形容成品玉器的。所以,如果采购方要求提供“老坑”证明,销售方除了需要有商家盖章的发票外,还应该有一张包含有“老坑”字样的地勘单位出具的报告。 在我看来,所谓的老坑,无非就是质地细腻、通透度好、色匀、少裂绺(可以忽略)的满油青的玻璃种或者冰种料子,至于是否透明,我个人并不看重,因为我认为玉本身的质感才是最重要的。
而透明,无非就是个透度,对于价值的影响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毕竟还有“种水底”呢嘛,况且现在科技这么发达,透度的问题是可以后期通过激光注胶的方式来解决的。 我曾经多次强调,鉴定评估一件玉器,最根本的原则就是「无伤」,只要没有裂纹、裂痕,那就是无损,就可以根据客观的评估标准给其定价。如果出现了裂纹,不管多么细小,都必须按折损率进行折算。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我始终推崇「无伤」原则,但现实中有时候是很难做到的,比如有些开料,切出来之后发现有一两边带有裂痕,这时候该如何处理呢?我的做法是将其余完好的部分全部打磨掉,仅保留少部分的裂纹部分,这样的话,虽然整体来说还是有损伤,但损失的那一部分并不是最重要的,而且这种处理方式不会明显降低这件艺术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