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密度不可测合格吗?

郁利妮郁利妮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天然”和“A货”是说翡翠没有经过人工优化处理,或者只经过了很微小的处理(漂白、浸蜡等),不改变翡翠的自然属性; “B货”“C货”“B+C货”则是指经过注胶染色处理的翡翠,改变了其自然属性,这种处理方式有可能带来有害健康的隐患。 注胶就是向翡翠中加入树脂等材料,起到填充作用,使翡翠的内部更均匀、通透,同时也能增加其耐久度。但是用紫外线荧光灯照射时,B货翡翠会出现明亮的荧光反应。

C货是对颜色较淡的翡翠进行染色,使其呈现出更为鲜艳浓郁的色泽。染色过的翡翠在结构上会比未染色的更为紧密,用紫外线荧光灯照射时,会显现出明显的彩色斑纹。而B+C货则是上述两种处理方式的混合体。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翡翠,有相当一部分是B货或B+C货,这些经过处理过的翡翠价格相对比较低廉。

消费者购买翡翠时,要注意鉴别是否为天然或未经过任何处理的A货,注意辨别其表面是否附着有一层胶状物;也可以将其放置在紫外线下照射一会,看是否有异常的亮光或者色彩出现。 当然,最简单直接的方法还是在专业机构的鉴定下,确认商品的真实性与纯净度。

赫梓歆赫梓歆优质答主

在实际对翡翠进行质量评价检测中,并不是所有的翡翠都能通过折射率仪测出其折射率、二色镜下观察到其双折射现象、通过滤色镜观察到某种颜色变化以及测出准确的密度值。这是因为这些翡翠的内部定向排列的纤维状、柱状等交织状结构被紧密地胶合在一起,已经使晶体的折射光线、密度等物理性质发生变化,而不能准确地反映其原来所固有的物理性质。例如:冰种玻璃种、“芙蓉种”翡翠等。这些翡翠的折射率基本上都小于1.62,多数在1.60左右,它们在滤色镜下基本无变化,肉眼观察也是通透明澈,无青味的玻璃状质地,“冰种”呈现半透明的玻璃光泽具有油脂般的质感,而“芙蓉种”则呈现半透明的玻璃----油脂光泽,但它们的放大检查中则看不到任何的纤维状、柱状晶体的闪光及双影现象。然而,这些高档翡翠的密度则多数在3.35---3.37之间,个别可达到3.38,而一般B货翡翠的密度最高在3.34左右。所以用测密度的方法来区别A货翡翠与B货翡翠,是鉴定翡翠的一重要质量评判依据。但实际中,由于实验室使用的玛瑙密度天平本身的局限性(其玛瑙密度砣的测量极限只有0.01),而翡翠特别是A货高档翡翠的密度多集中于3.33---3.38中,而很多B货翡翠如冰种翡翠的密度也有可能达到3.34,这样用常规的密度测定仪器就测不出这两者之间的密度差值,这也是实际翡翠鉴定中比较头疼的问题。如果把翡翠的密度作为翡翠鉴定的必要条件,则很多高档翡翠由于其密度测不出准确的数值而使得它们的鉴定不能通过。因此,将翡翠的密度不可测现象与翡翠的其它几个必测物理指标现象,即滤色镜下无红色变化,放大检查看不到内部结构现象等质量判定特征结合起来,则无论翡翠的密度测得出还是测不出准确值都可对翡翠作准确的判定和评价。

因此,对于有些翡翠由于其本身的内部结构原因,在实际的试验中是测不出其准确的密度值,则应看翡翠的其它鉴定指标再做最后的质量评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