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佛是翡翠做的吗?
首先,我们从玉的历史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玉” 《本草纲目》中称:"玉,美石也,有五色,赤、紫、绿、青、黄,以赤色为最上。" 明代袁宏道在《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中更详细记载了“玉”的色彩:"玉,色有淡浓,深灰浅灰而黄者,余未见,惟黑、白二色,其白者纯白细腻,犹如象牙,此质地之至精者……色之深者,光莹可爱。" 这大致说明了几种色系的玉存在,但其中并未提及翡翠。
那么关于“翠”,明代田艺蘅撰写的《留青日札》中有载: "翠,藤本,枝软而叶细。二月开花五出,白色,香馥异常。结实如豆,其色嫩绿,剥之,内有瓜子样东西,即种子矣。土人采花实连壳烧存性,入药。然必须新者,陈久则色变而毒性增矣。" 这里提到的翠,其实是指维柳,又名翡草或者翡柳,是一种可以提取颜料的花草植物。不过这种植物颜色单一,远远达不到色彩丰富艳丽的程度。所以它应该不是古人说的那个“翠”。
我们现在所说的“翠”,实际上是指翠玉,也称缅甸翠玉或翡翠。它是一种产于缅甸的玉石,于明清之际开始传入中国。根据清代赵翼所著诗注集《陔馀丛考》中的记载,可知此时翡翠已经作为玉的代称。该书中引用了韩愈的诗句并加以注释:"玉亦曰'翠',如'清辉玉昱'、'新蕊玉葱',皆谓'翠'也。"(《送桂州严大夫》) 所以古书里面提的“玉”和现代概念里的“玉器”,实际上指的是两种东西;而“翠”或是泛指所有的玉,又或者是特指翡翠。至于玉佛,自然是由翡翠制成的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