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手镯会有灵性吗?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自己与一只手镯的缘分。 那还是二十多年前,我刚上初一的时候,我家从缅北进口了一批玉石,在公海的船舱里,因为战乱,船主拒绝交货物给买家,并要求买家支付30%的违约金。
那天晚上月黑风高,几十条海盗船逼近我们的货轮,准备登船抢劫。我们的大副带着四五个水手,押运着武器弹药去往甲板,准备拼个你死我亡。 当时在船舱里干活的大多为当地员工,他们听到动静之后都躲在舱底。只有我一个人胆大包天地在驾驶舱里睡得很香(其实我是害怕极了,假装睡着)。
突然我被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惊醒,一看是本地号码,接起来一听,是我二哥的声音,他紧张兮兮地告诉我,哥哥你的手镯掉进了水里,现在在船舱底下的一层,你下去拿吧! 我赶紧爬起来,沿着梯子下去了…… 真的在那堆货物下面有一只淡绿色的玉镯,圆滚滚的,非常漂亮!我当时兴奋极了,马上拿起来就往回走。走到一半的时候我才想起问,这个手镯是你掉的? 不是啊!我二哥回答,是我在船上捡到的。
我顿时恍然大悟,一定是半夜爬上甲板的盗贼不小心掉了这个东西,然后被我二哥捡到。 他为何不直接还给我呢?我想了想,一定是因为当时年纪小,不知道如何处理这只价值不菲的手镯,于是原路返回将此事告诉了我的父母。
我母亲听了之后微微一笑,告诉我那个手镯就是一块璞玉,很有灵性,沾染了水之后会发涨,如果此时能捡到,那么日后必定能长成一大块美玉雕琢成器。如果现在被你拿在手里,那么这块玉必然废了。 因为母亲的话,我一直将那只手镯保存了几十年,直到前不久,我的二哥来找我,问我可不可以把他十年前捡来的那只手镯送给他女儿。我笑着告诉他,那只手镯已经是我女儿的了!
中国自古就有"玉有五德"、"君子比德于玉"的说法,玉饰品象征着人高尚的品德,而手镯又是玉饰当中最贴近肌肤的饰品,其灵性也是玉器当中最强的,因此不少玉友非常青睐翡翠手镯。
玉器是有灵性的,这不仅是玉友们的共同感受,也是中国数千年来不断流传下来的玉文化积累下来的共同认知,而“灵性”又是一个非常抽象的字眼,对于翡翠而言,它的“灵性”在以下方面有突出的体现。
01 翡翠会"出汗"
很多玉友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平时佩戴的手镯某一天突然“出汗”了,仔细观察会发现镯子的表面有很多水珠,尤其以手镯的底面水珠最多,用手触摸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镯子表面的湿凉感,将镯子拿起悬空,甚至可以看到一滴滴的水珠从镯子表面滴落。
此时将镯子放入装有生石灰的密封盒内,一两个小时后取出,可以看到镯子表面的水珠再次消失不见。这样的情况不只一个玉友遇到过,很多玉友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而这种情况我们通常称之为翡翠“活了”。
形成这样的情况的原因有两种:
第一种是环境比较潮湿,玉石具有非常强的吸附性,在空气比较潮湿的环境下会吸附部分水汽形成水珠,将镯子密封在生石灰的盒子内,生石灰具有很强的吸湿性,水珠消失也属于正常,此种情况属于外界环境所造成的。
第二种情况是翡翠自身所造成的,“活了”的翡翠可以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子,在“出汗”的情况消失后,如果再次有佩戴翡翠的玉友观察可以发现,此时镯子的通透度以及光泽度会比“出汗”之前更好,这是因为翡翠内部的水份增加,而水份增加了翡翠内部的裂纹,使光线在进入内部后可以更少的损失,从而折射出更通透的光线,从而看起来镯子会更通透,而将镯子密封在潮湿的环境内,其通透度会变差,这也是为什么部分玉友反映镯子在夏天会变白,而冬天会变青的原因。
02 绿色会“发乌”
很多玉友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买来一条颜色非常翠绿的手镯,尤其是那些冰玻璃种的翡翠手镯,其颜色晶莹剔透、娇艳欲滴,但戴了一阵子之后会感觉颜色有些发乌,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买来的手镯其内部的水份还没有被激活,其内部的裂纹还很小,光线在翡翠内部可以充分的折射,但随着佩戴的进行,其内部的水份逐渐增多,裂纹会增加,光线在通过时会更多的在裂纹内损耗,导致部分光线无法反射出来,而绿色对长波的反射率比较低,所以绿色会先“发乌”。
“发乌”的绿色其实质上就是绿色变暗,属于翡翠颜色变差,随着佩戴的进行,其内部的裂纹增加,光线大量在裂纹内损耗,其内部的通透度会降低,此时将翡翠保养好,比如在非常干燥的环境下放置一段时间,其颜色会再次回复到原本的颜色,甚至比原来更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