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诸多门派?
“门派”之说,是近现代以来中国美术教育科学化之后才有的,之前并无此说。明清时期,文人画盛行,文人无师自通者比比皆是,他们画画不是为了卖钱,而是因为文人画本身是一种身份象征和文人雅集的附庸。他们的绘画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院派”“传统派”“创新派”等,而是以个人气质、喜好为归属而形成的独立画派。
比如明代的沈周、文征明,清代的恽寿平、石涛等都是这样的代表人物。到了近代,新的学堂教育兴起,科班出身的人才越来越多(虽然也有不少不从科的,但也逐渐被归到“院体”当中了),形成了所谓的“学院派”;与此同时,一些画家为了寻求绘画上的刺激和个性解放,开始追求形式上的“创新”,比如潘天寿、刘海粟等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们往往能得授名师之教,但又敢于突破前人,形成自己的风格。所以他们的名字常常会被并列提到一起,被称为“学院派”的代表。但他们又与“院体”的院中画家有所区别——毕竟他们在“传统”的基础上追求“新颖”,是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
但若是论及“传统”,他们其实又都是一脉相承的,都可以追溯到“元四家”——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身上去。所以元代的画风常常被视为“正宗”,而元以前的山水画往往不被青睐,即使有人画也是另辟蹊径,如元代的四家之外的黄玄、赵雍、李衎等人便是如此。所以元以后的画家在传承的时候往往会分作两脉——一是延续元四家的,二是延续宋人的。前者常被称为“正统派”或“正统画风”,后者则常被叫做“改良派”或“当代风格”。
不管是元四家还是唐宋大家,他们在艺术史上都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所以不管是“学院派”还是“传统派”,他们都是需要学习的对象——这就是所谓的“传统”。但是到了今天,传统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许多画家来说,传统已经不是需要顶礼膜拜的偶像,而是在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目标。所以“传统”这个词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了不同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