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钱币变化原因?
我回答一下,因为我是学经济的,对金融和货币更感兴趣一些,所以我的答案可能更偏于金融层面。 首先,我们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所有的工业基础都是苏联援建的,当时中国所有的重工业都归国家控制,统一运营。当然这也有好处,就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例如:两弹一星,三峡大坝,铁路建设等等。 但是,这种模式也是有弊病的。就是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市场信息反馈不够及时。人代会定计划,人大做决策嘛。而且那时候我们处于绝对弱势地位,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我们没有资本去和美国人耍花招。只能依靠苏联老大哥。苏联当时作为超级大国,自然想援助咱们搞建设,但是同时又不想把自己的经济命脉全部搭给我们,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混合经济“体制。
其实这种带有强烈计划色彩的经济体制在改革开放前并不是没有成效的。看我们的两弹一星就可以知道,这是具有极强的战略意义的,而且成本很低。同时,建立在整个社会福利体系之上的工业化,也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并且创造了大量就业人口。但是,这个制度到了改革开放后就彻底走形了。原因在于市场机制的引入,让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不管是不是靠投机取巧还是合法经营)。先富带后富,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市场主体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易。然而,在中国,改革一开始就不是在一个平等基础上进行的。一方面,市场机制没有被完整地引进;另一方面,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主要是民营企业家群体)并没有被完全规范到市场的游戏规则中来。所以他们不是像西方一样先致富然后再纳税,而是靠偷逃税先富裕起来然后去挥霍。
既然他们不像西方那样先通过劳动或者投资致富然后纳税,那么他们就没有动力去提高生产力,因为提高生产力必然会加重他们的税负。而他们偷税漏税,却既不用交税也不用承担什么惩罚性责任(很多时候甚至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这样他们就完全没有动力再去节税了。于是就形成了新的一穷二白——税收越来越少,政府财力不足,不得不加大征税力度,越征越少,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现在,我们国家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经很高了,超过了西方国家,这主要是由我们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的。如果今后我们再继续发展,税收占GDP的比重一定会继续上升。而那时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肯定比现在高出一个档次,财政赤字也会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到那个时候我相信货币发行权会归还中央(因为地方也是要还的,不可能一直依赖央行),而我们也会在成熟的汇率制度下逐步退出紧缩的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