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都是哪?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意思,我尽量按我的理解作答。 中国画这一概念,大致出现于明朝中后期。之前称为“墨戏”、“丹青”或“绘事”等,到明清时才有了“中国画”的概念并沿用至今。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名称呢?其原因在于,自元代开始文人画崛起并逐渐取代了“士人画”(即世俗生活场景和民间风俗)在画坛上的主导地位。于是,画坛上呈现的是,文人们坐在书房里,手拿毛笔蘸着浓墨,在纸上描绘着花花草草、山川河流…… 这似乎与古人在诗、书、印之外新增的一种艺术创作形式——“作画”相关联。当文人有了闲适的生活状态和自由的思想后,他们自然而然地就将自己的性情寄寓于“作画”之中。
当然,文人并不是从元代才开始吟诗作对、泼墨写意。他们在宋代就已经这样做了——宋徽宗赵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过,文人们是以一种更优雅、更精致的方式在“作画”。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定义中国绘画:以毛笔、宣纸等为工具,用线条和色彩,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而进行的造型艺术。 其中的关键词语是“线”和“形”。因为中国人观察事物往往不是依靠视觉形象而是靠主体与客体的比照,所以“形”是“象”,也就是可以比照的;同时,由于我们注重整体感知,所以形是立体的而非平面的。 中国画的题材范围也就限定了笔墨的表现形态。
怀曦优质答主中国画,简称“国画”,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统称。中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唐代张彦远所著《历代名画记》记载战国时齐王命列御寇在宫殿的墙壁上作画,“难与图画”,可以证明当时壁画艺术的发达。虽然目前存世的中国画实物,最早的是1949 年在湖南长沙楚墓中出土的帛画《御龙图》和《人物龙凤图》,虽然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画家是东晋的顾恺之,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尽管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作品都是历年来流传有绪的摹本,但是中国古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脉络却是十分清晰的,那就是画在绢、绫、帛上称“国画”,简称“国画”。以毛笔、墨、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素上作画是中国国画的工具和材料,中国画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几大类。
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限定时,称为丹青,主要人物为吴道子、张择端、徐悲鸿,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按作品分为可画、插图和年画等。中国画艺术的优秀传统和深厚基础,决定了它具有独特性。
传统:中国画又称丹青,中国画艺术在内容和艺术实践上的特点是,注重意境、神韵和气韵。在艺术手法上偏重笔情墨趣。它与西方绘画的主要区别是,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效果。中国画一般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门类;在技法上又分为工笔和写意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中国画的笔法、墨法、技法、色彩、构图等非常丰富,历代名家辈出,各种风格流派迭出,是中国最具传统特色和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艺术,是世界艺术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