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丹青颂哪些画家?
这属于中国美术界的一次集体亮相,也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因为,在此之前,尽管国内各种展览频繁举办,但绝大多数都是某个省、市政府主办,或某个专业院校系部级单位的教师、研究生展,像这次规模这么大的,影响力这么广泛的,还是第一次出现。 这次参展的600多位艺术家代表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美术事业的辉煌成就和丰硕成果。
展出的2000余件作品,是这些艺术家长期以来辛勤耕耘、潜心创作的优秀成果。从风格多样的画作中,我们可以一瞥当代中国画的发展轨迹—— 从人物画来看,写实主义、写意精神、工笔画等诸多流派并陈; 从山水画看,南北派画风交相辉映; 而花鸟走兽方面,则是各家各派百花齐放。 这不仅是一次展览,更是对中国美术事业的一个大盘点!通过这个展览,我们也看到了中国画的繁荣景象和旺盛生命力。
在众多的作品中,有1984年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现代中国画”展中,徐悲鸿等近现代艺术家的作品;也有当代最具影响力的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等大家的作品;还有当下极富影响力的艺术家如刘大为、杨彦、梁思成的作品…… 可见,无论是继承传统还是开拓创新,我们的画家都用作品说话了,而这也是此次大展最具价值的地方之一。它向我们展示了新中国美术发展的一个整体图景和一个重要阶段。
以关山月先生为代表的广东中国画当代画家群体的创作,立足岭南文化,紧随时代,与时俱进,形成了积极面向当代现实、探索中国画新的表现手法的丹青实践之路。他们在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话语体系,形成中国气派的艺术面貌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梦”时代新歌——以关山月为代表的广东中国画当代画家群体回顾展,将展出广东博物馆及部分私人收藏的64件作品。展览分为“山河新貌”“山月丹青”“笔墨丹心”“新风新貌”四个版块,梳理以关山月为代表的广东中国画当代画家群体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丹青实践和艺术创作,展现他们在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展览力图从岭南地域文化的视角,以翔实的史料、多侧面地呈现这一艺术团体在继承与传承关山月先生的艺术思想和艺术风格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揭示他们在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方面所做的探索和经验,以期引起对于美术史和艺术创作某些问题的关注和讨论,进而为繁荣新时代中国文艺事业,增强文化自信而做出自己的努力。
“山月丹青”以关山月先生的代表作品展示其卓然的艺术面貌和时代精神。关山月(1912-2000),1912年生于广东阳江,曾就读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师从赵浩公,并得到“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的指导,1948年在香港参加“人间画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南文艺学院教授兼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南美专教授兼附中校长、广东美术学院教授兼院长、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兼副院长。他继承和发扬了“岭南画派”重视写生、融汇中西绘画之长、努力创作现代新国画的艺术传统,长期坚持深入生活和面向现实的艺术道路,创作了一系列具有中国气派、时代特色和地方风格的中国水墨画新作。
“笔墨丹心”呈现关山月在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创作的探索和实践。除了深入生活和面向现实而创作的大量作品以外,这一时期的花鸟画,笔墨简练、意境深远、构图新颖,突破了传统中国画的花鸟画程式,体现了以“笔墨当随时代”的精神和“笔墨不能脱离生活物象”的理念。
“新风新貌”展出广东美术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具有时代风貌的探索新风作品。作品以具有广东地方特色的城乡新建设和劳动人民为题材,采用中国画的描绘手法,通过吸收西洋画的造型、色彩和明暗等因素而形成的“新彩墨画”风格,既有中国气派和岭南风格,又富有时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