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中国有几个省?

纪剑钧纪剑钧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49年之前,中国是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封建帝制国家,历经汉、唐、宋、元、明、清6个朝代。在这漫长的时期中,政治制度不断演变。 秦统一六国后建立了郡县制,这是中国历代基本沿用至今的行政制度。汉朝继续沿用秦的郡县制,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后分封子弟为王,但王国内政权仍然由皇帝直接掌控;到了汉武帝时期开始设立州府作为中央政府掌管一州的分支机构,同时设刺史专门监察州府。这种州府制一直延续到现在。 东汉末年,州府官吏拥有一定地方财政权力,逐渐形成了“州举刺史”和“州牧”,并成为汉代后期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州府制度有所变化。魏武帝曹操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将汉魏时期的州府制改为州辖郡县制,州的长官称为刺史监督郡县,而汉代的州牧改为执掌一州军事的将军。西晋时又恢复州举刺史的传统。东晋时由于门阀政治的影响出现宗室州刺史与异姓宗州刺史并存的局面。南北朝时,南朝实行的都是州举刺史制,而北朝则一直是州辖郡县制,并且存在大量流品不一的州府机构。

隋朝建立之后,为了巩固统治,对地方官制进行了改革。在今陕西一带设京兆府,河南洛阳一带设河南府,江苏南京一带设应天府,分别作为首都及其附近的行政区中心。在其他各地设州,州下置郡,郡下置县,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行政区划体系。

唐朝初年基本上沿袭了隋朝的制度,但在具体设置上有些变化。在京师附近设京兆府、河南府,其他各州分别隶属于两个都督管辖。由于京兆府、河南府不在常规的都督管辖之内,故合称“畿府”。其他州分属十道,每道又分若干节度使管辖。这种体制被称为“道治”——节度使制度,一直延续到宋朝。

宋朝建立后,废除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积弊,将地方军权和财权收归中央,地方行政区划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宋初在全国设置了十五路(又称十八经略司),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各设总管。此后又调整为十三路,路以下共设二十房,负责不同事务。房之下置司,司下面才是府、州、县。

元朝建立了军事化的行省制度,作为最高行政机构的中书省不再直辖于京师,而是管辖各个行省。各行省政府机构称“承宣布政使司”,统管境内诸府州县。元世祖忽必烈建都燕京后,在此设置中书省,以便就近领导南方地区。

明朝建国初期,地方建制基本上延续了元朝的行省制,但北方的蓟州、宣府,陕西的延绥,云南的曲靖等处,均设行部或承宣布政使司,直属中央。此外还设立了指挥同知专领卫所事务的武职官员,以便直接统治军事重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