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物馆中瓷器最多的?
中国博物院(馆)数量众多,分布广泛,藏品的数量和质量也各有不同。但是要找一个“瓷器的博物馆”却并不容易。 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瓷器”的定义在不同场合下具有不同的范围;二是许多博物院的陶瓷器部分并不单独展出,而是作为附属品与其他文物共同展示。 要寻找一个“纯粹”的馆藏陶瓷器最多的博物馆,就必须明确“瓷器”的概念及其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我国历史上,“瓷”或“瓷器”的含义曾先后指称两种完全不同的物品。 在战国至东汉时期,“瓷”是青釉陶器的通称。这一时期的青瓷质量优异,色彩绚烂,常被当作玉器烧制,并作为礼器使用。如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早期素纱襌衣所缀的玉珠,多为青瓷质。
到了唐代,由于越窑青瓷、邢窑白瓷等品质佳、产量大,青瓷开始泛指所有低温染色陶器。因此唐人卢肇在《咏瓷》中说“高岭名瓷世绝稀,先龙窑启又霏微……”宋代以后,青瓷则专指浙江龙泉地区生产的青纹青花瓷。 以上三种情况下的“瓷”,其含义是有严格限定范围的。但是,自明代起人们开始用“磁器”一词来泛称陶瓷器,清乾隆年间编纂的《南巡盛典》中更是有“磁器厂”的记载。可见,“磁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瓷器”。不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的“瓷器”不包括日用瓷和工业陶瓷。
明确了“瓷器”概念的范围之后,我们再来谈博物馆的问题,情况就简单了。 按照我国的文物管理程序,三级文物及以上品级的文物才属于国家所有,并有专门的管理、收藏、研究单位负责接收和管理。因此判断一所博物馆的陶瓷器收藏是否丰富,最主要要看该博物馆接收过哪些等级以上的文物。
根据2015年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目前全国共有36个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代表性项目,254个项目保护单位。在这份名单中,有许多都是与制作陶瓷有关的工艺,诸如陶瓷烧造技艺、古陶瓷修复技艺等;也有许多与陶瓷相关的美术,诸如陶瓷彩绘、瓷雕等等。这些项目的保护单位不仅承担着相关非遗材料的整理、记录、研究,同时也承担着相关文物的保管、展示任务。因此可以说,这些单位的展馆里一般都会有比较丰富的陶瓷器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