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扇的统称是什么?
骨扇、羽扇、团扇、折扇、羽毛扇,这些称谓都指一种物件——扇子。 我国使用扇子的历史相当久远,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用鸟羽做扇子的记载,但那时的扇子并非用来驱热散闷的用品,而是作为尊贵的礼品或祭祀的器具。《逸周书》就有“两雉之扇”和“山鸡之扇”的记载。汉代画像石和墓俑中有很多手执扇子的侍女形象,不过这时候的扇子已经发展成妇女的发饰之一了。
真正的扇子起源于唐代。唐朝的女子喜欢在头上插戴各种各样的花,除了花草之外,还有用翠鸟羽毛制作的羽扇。宫娥彩女们不仅把羽扇扎成发饰,还用来遮面,这似乎又成为唐代女子独特的化妆方式。李白曾写过一首诗《清平调词三首》,其中第二首写道:“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鬓轻梳蝉翼。牡丹愁日暮,芳菲眼看绝。应恨老檀郎,未教回梦魄。”这里描绘的就是女子用羽扇遮面的情景。
到了宋代,由于商品经济的繁荣,民间娱乐业的发达,使人们对物质的生活要求提高了层次。宋代的张择端就描绘了当时繁华的大都市里,茶楼酒肆之间倚门卖俏的姑娘们:“绣墩摆夜来香,粉汗凝双脸。深院无人,晚风萧飒。帘卷西楼,月华满地。”
这些出卖色相的女郎,为了招徕顾客,必须把自己打扮得标致又时髦。于是,她们头上梳着高高的发髻,上面插着一朵鲜艳的花,耳上带着莹亮的耳环,身上披着香气扑鼻的绸缎,手里拿一把用翠鸟羽毛制作而成精美的扇子…… 随着造纸术传到日本,纸制扇子也开始出现在日本的工艺品当中。日本《永青文库》一书中收录的图画便清楚地展示了公元1580年至1630年间,来自中国的纸扇如何风靡日本的社会上层。
不过,这种精致华丽的装饰品并不是一般民众能负担得起的贵重物品,日本人又把目标转向了价格低廉材质松软的蒲草,用蒲草编成蒲扇。这样,在明代后期及清代初期,在北京、天津一带出现了“蒲扇馆”,而江浙一带则盛产“蒲扇船”。这些店铺和船只是专门生产加工蒲扇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购不同质地花纹的蒲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