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腰牌有那几种?

沙均子沙均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天子随身佩戴的信物叫“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传国宝”。 秦皇帝刻下“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字样。

2,汉代帝王的随身玉符称“汉节”。《汉书》:“高祖以汉王为汉帝。汉王之秋,南击黥布,入蜀。……发上苑,张羽旗,作五军阵,选轻捷士,共骑而还。上曰:‘彼使奸臣追我后,何以除之!’留侯曰:‘陛下何不记当年张良语,曰:“足下急致此玉斗,以赐项伯。”今何不令张良赍玉斗去赐项伯,令其将贼帅致焉?”于是上遣良赍着玉斗去。……”东晋郭璞注引汉应劭说:“高祖与项羽战荥阳。项羽卒至,高祖持白旗指麾将士,欲驰赴之。太公谓曰:‘卿无妄许人之兵,使人知轻重。’高祖乃止。” 汉节形状如竹,中空心,外壁有一道箍,每道箍之间有四个突起的小圆点,以示节数。《汉书·匈奴传》:“单于使者从西北春,……自归其国。元狩二年(前121)正月,匈奴浑邪王率众来降,即以其地置金城属郡,并令居无复有寇患。”匈奴使者所持的信物就是这种“汉节”。

3,东汉和帝时,“窦宪拜大将军,金印章,绿绶,佩赤钺;乘马御驾,出则持戟先驱。”(《后汉书·窦融列传》)“赤钺”其实是一种斧头,《释名·释兵》:“钺,耀也。猛毅耀眼,所以彰明武略也。”可见大将军窦宪出巡时的仪仗,很像后世的大将军仪仗——斧钺在前,旌旗在后。

4,隋代有一种“牙牌”,是一种刻有官职姓名及身份等信息的象牙雕刻品。《隋书·礼仪志四》载,皇帝亲自出征,“五军六军,各有别标,各有指挥。诸部兵马,各分列而行。每行数十里立一堠,约日会齐。军中所用旌旗、金鼓、牙牌,并制如故。” 唐初沿袭了隋代的这一制度。唐代的牙牌尺寸比前代更大,《唐会要·卷三十二》:“德宗贞元六年四月敕:‘诸州府判官,系朝廷官,宜令执掌印信牙牌。’”

5,宋代“牙牌”改成了“银牌”。《宋会要·礼》:“银牌法:……神宗元丰五年正月一日制:‘三省、枢密院、百司,凡差拨人夫,须要给与银牌一面,于所过州县关防,并验实。’”“关防”就是盖章的意思。所以“验实”就是检查有没有实际派出人手。如果检查确实派出了人手,那么对方就必须提供相应的劳役或财物。

6,明代的腰牌是铜质的,形如瓦片,称为“牌符”。《明史》卷七十四记载:洪武十四年定制:“中外文武官员,惟提督、镇守官给与牌符。”牌符上有铸有号码,以作识别。

7,清代的腰牌又叫“牙牌”,材质为象牙。清世宗为了显示自己圣明,特别注重甄别官员的品行,因而对官员的考核十分严格。雍正元年,世宗曾下旨:“各直省监司、藩臬以及府县地方官,皆有定期考成。其在外任者虽非京官一体考评,但朕亦不忘察焉。每于新官到任之时,或巡幸所在,或托修疆界,皆可暗中察其优劣。如察得官吏有贪纵不法者,即将原任监督府县官治罪。如有清勤公廉之人,即便加恩褒赏。且令该管大臣等,遇有加恩处分,不可徇情开脱。” 清廷对官员的考察方式很多,其中一种方法就是查看该官的牙牌。若牙牌上有加圈,那就是表扬;没有加圈,那就是批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