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纸币多少人民币?
1948年12月,为了统一财政经济工作,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发布《统一钞票印制暂行处理办法》,决定采取“原纸分印”的方式印制纸币,即在原纸上面分别印制面额符号、国徽和主景图案。这种做法为目前各国(除某些地区)货币印制的通行做法所借鉴。 当时,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一次只能印制数种面额的钞票,所以称为“原纸分印”,也叫“分区印刷法”。 该办法规定:同一面额的钞票须有相同的特征;不同面额的钞票应有大小的差别。为此,在印制时就必须对每个面额的纸币都预先设计一种主体图案,这个主题图案就称为“钞纹”(或称“冠字”)。 1948年底至1950年初相继发行了5套人民币,除了第3套人民币部分券别外,所有券别的正面主景均采用了“钞纹”的设计。 从第4套人民币开始,取消了“钞纹”的设计。
现在人们常说的“一刀”、“一捆”、“一筒”等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口头语。 “刀”是指一千张连号的纸币。 “捆”是一个计量单位,五百张连号的纸币为一捆。
“筒”是最小单位的计量,一百张连号的纸币为一筒。 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 刀:一千连号张 捆:五百连号张 筒:一百连号张 册:十连号张 另外,还常用“把”作计量单位,一“把”通常指6-10张连号的纸币,因“把”不是规范计量单位,只用于日常口语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