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元人民币是那么出?
1948年,国民政府的财政经济委员会发布《人民币设计标准尺寸》[1],规定人民币的尺寸为:正票120X67mm,副票(收款、付款)80X52mm; 1949年1月,为了适应解放军渡江作战和解放后的战后重建的需要,发行了面值五十元的新版人民币,币值相当于旧版的“袁大头”银元,因为材质相同,重量一致且含银量较高(90%以上),所以当时人们把这种纸币叫做“钢洋”或者“墨钞”。 “钢洋”的正面图案和原来的美元一样,都是正面头像加上国徽。不过,背面图案就大有不同了:有国徽的图样,还有阿拉伯数字和汉字面值以及银行名称。
值得一提的是,那时为了便于识别真假,“钢洋”背面在阿拉伯数字后面还印上了“$”符号。后来才逐渐取消的。 “钢洋”一共印制了355亿元,由于使用方便而且数量又大,很快便取代了当时的美元和英镑,成为华南地区的主要流通货币。
可惜好景不长,到了1953年国家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的时候,这“钢洋”就要退出市场了。于是从1953年起,市面上就少了它的踪影。不过,在收藏市场上仍然有不少“钢洋”存在。 在1955年和1957年时,我国曾经分别发行过面额为1000元和500元的主辅币种,但由于发行量极其有限,仅以调节外汇所需而发行,在市面上并不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