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版人民币什么时候发行?
在1948年的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为了缓和人民对于法币的怨恨情绪,同时为即将发行的中华民国钞票铺路,在1947年12月将法币改称为“关金”(关饷的意思);1948年6月开始发行“金圆券”并规定“关金”停止流通。 “金圆券”发行额之初定为20亿元(1元金圆券等于1美元)后来逐渐增加至30亿元。与“法币”相比,“金圆券”的价值明显贬值了。 当时国民党政府面临的是“钱荒”——即财政赤字巨大、通货严重紧缺的局面。“金圆券”的发行固然可以解决一部分燃眉之急,但恶性通货膨胀的后果却使它自身更加陷入危机之中。
首先,“金圆券”的发行量被限定在30亿元以内,而当时国民政府的财政支出每日就达数亿元之巨,“金圆券”的发行量虽然看似不多,但实际上却是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着——仅仅一年,就从20亿元增发到了30亿元。 而随着“金圆券”的急速增发,其价值自然也迅速下跌——到1949年1月底,已跌至5元(法币值1元)“金圆券”=1美元。 这样,通过发行“金圆券”,国民政府既无成本地置换了已经贬值的“法币”,又实现了其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目标,同时还避免了民间因“法币”大量投放带来的负面效应和可能引发的社会动荡。真是一箭三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