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角人民币是什么字体?
这是一角券(第三套人民币)的背面图案,是汉字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和币值标记。
第一行汉字由郭沫若题写;第二行英文由马文蔚先生翻译并题写。 这些文字都是出自名家之手,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两行字并不是原稿,而是经过修改的。
1976年,为了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80周年,中央办公厅决定出版《刘少奇选集》,并要求人民出版社在一年内出齐四卷。
因为时间紧迫,负责编辑的人民出版社请来了国内著名的书法家来书写刘主席的字迹。 后来,担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副馆长的李孟超找到了一份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刘少奇选集》,里面收入了少奇同志1949年和1950年写的两篇短一点的序言。李孟超认为,这本《刘少奇选集》的封面和内页所引用的“中国人民银行”和“人民币”字样,应该是当时少奇同志亲自题的。他把这个发现告诉了负责《刘少奇选集》印刷工艺的徐仲文。
徐仲文找到了北京印刷厂的厂长、著名印刷专家卢锡麟,请他到军事博物馆鉴定。 经卢锡麟确认,这两个字样确实不是出自名家之手,而正是来自一本50年代的旧书! 于是,他们请来了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请他为“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题写新字体。 为了达到逼真效果,新版字体需要与旧版字体尽量接近。赵朴初并没有采用简单的行楷或者行书书写,而是专门采用了30年代上海民间文学中流行的“俗书法”来书写。这种笔法灵活,笔形夸张的字体很快被用来改造旧版人民币。
1980年版第五套人民币发行时,“中国人民银行”和“人民币”字样都使用了这种字体。之后发行的所有纸币和硬币上都采用了这样的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