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版人民币最小面额是1分?
从50年代起到现在,我国的币值划分经历了多次调整。 1953年,中国人民银行为了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将原来采用的“万元”作为货币单位的制度改为“元角分”制,一个工人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而这一改,就改了60多年,现在的我们依然在使用着这个叫法。 1979年以后,我国开始发行硬币,而最小的面值就是一分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现金的需求量越来越少,为了适应这种需求的变化,央行于2004年开始,逐渐减少了流通中纸币的数量,同时增加了银质的铸币。 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最大面值增加至100元;2015年版第二套、第三套人民币退出流通领域。
那么,为什么我们国家要不断发行新的人民币呢?因为我国自开国以来,一直在执行着一套很厉害的货币政策——统销统购。简单来说就是国家决定什么东西都自己卖,价格你自己定(定价权),别人买不到(流通渠道),你只能到我这儿买(销售方式),我卖给你多少,其他人就买不了多少,总之就是要掌控全局。
比如计划经济时代的粮票、肉票、布票,还有如今的化肥、农药、汽车等都需要有票才能买东西,而这种直接调控的方式非常有效。 但是这种方式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很容易让某些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形成垄断,从而产生腐败的现象。所以如今我们已经不再使用这一方法了。虽然看起来统销统购能够迅速地实现分配平衡,但实际上它阻碍了市场机制的效率发挥。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目前发行的钞票都是印刷精美的纸币,而没有像以前一样出现“票证”,这说明了市场经济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