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版人民币水坝有几个板?
1953年,中央决定对人民币进行第二次印刷改造后,把原来的胶印改为凸版印刷,这样既能在印制过程中防止假币的生成,又能对货币防伪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在钞票的正面右侧增加了阿拉伯数字号的防伪标记。
据考证,“第二套人民币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印制的。”当时国家经济困难,工业基础薄弱,为了印制这张纸币,国家从各地调集技术力量,以军用速度创造了人间奇迹。
然而,就是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印出的纸币竟然出现了漏印、重印和套色不当的错误。这些错版人民币被严格封存,没有流入市场。
此次展出的一版错版人民币,就是由于印钞人员疏忽,将应印的图案没印上去,形成了漏印。这套由中国人民银行为其定名的“53漏印钞”,因其稀有程度堪称“纸中黄金”,市场报价高达30万元/张。而类似这样的“残次品”,总共有7套28枚。
与第一套人民币相比,第二套人民币的版面设计更为简洁明了,疏密得当,易于识别;纸张质量有了大幅提升,不易撕坏、变形;票面颜色有紫红、茶褐色等,更加淡雅;防伪措施更先进,水印立体感强,安全线、暗记等一应俱全。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二套人民币发行前后,我国还发行了相当数量的军用票据——粮票、油票、布票等,用于支持部队供给。这些军用票据和第二套人民币的关系如何?它们之间的流通是否真的像兵马俑一样严整?答案是否定的! 据了解,这些军用品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行的,只限于军队内部使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