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套人民币壹角区别?
1962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中,有一枚面值只有十分钱(相当于现在的10元)的纸币非常独特。 它是中国发行的第二套纸币——第二套人民币仅有一张十元券,而这套人民币一共就只有三张票面,分别是十元、五元、二元。这张十元纸币背面只有阿拉伯数字“10”,正面是“中国人民银行”和“10”字样。由于当时我国金属货币铸造技术落后,且材料紧缺,为保证外汇稳定,只发行了这面值最小的纸币。这种设计被后世称为“无字冠”。 而此次央行发行的这套金银币,其中的一枚50元面额的纪念币便是以这枚罕见的“无字冠”纸币作为图案。
目前市面上流通的人民币中没有“无字冠”纸币流通,但中国人民银行曾经发行过印有“中国人民银行”、“10”字样的纸钞。不过这些纸币都已经被收藏界称为“无字冠”。 这些纸币之所以被称为“无字冠”,是因为它们的背面没有印收钞行名称或阿拉伯数字。而其正面的“中国人民银行”或“PBC”字母也是由手工书写而成。
除了这种“单字冠”外,还有“重叠冠”,“斜体冠”等称呼,一般用来指称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的第四套人民币以及以前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部分品种。因为这些冠号都是手工标注,又由于年代久远,许多纸币已经难以找到原始凭证对其进行认证,所以这些冠号的真假很难辨别。这也使它们成为了造假分子们眼中的香饽饽。 用假钞容易识别吗?当然不容易!因为真假的判断不仅要看冠字号,还要观察水印、胶凹印正背图案,甚至要对钞票的荧光反应进行鉴定。一套方法下来,难度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