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字汉铜元价值如何?
工字汉文铜圆,是清朝光绪年间,为了填补制币空缺而由民间私铸的货币之一。 这种“工”字铜圆,以红铜为原料铸造而成,直径约2.5厘米,重量约3.8克,材质与光绪元宝相似;正面中央珠圈内镌有“光绪元宝”四字,周围有“户部”二字,上方为满文“宝泉”,下方为汉字“当十”或“每百枚换银一元”;背面无记号。由于它的材质和光绪元宝一样,有人就偷梁换柱,将一枚当十铜圆用砂纸打磨一番,使它看上去就像一枚光绪银币。
因为当时清政府规定,百姓私自将制钱投入炉内化炼,属于违法,所以这些“假银元”都刻上“本币足纹”等字样,以示区别于真银元。当然,这些假银元也仿照真银子制作,上面同样加盖有厂记、齿边等等。不过,假银元毕竟不是官府发行的正品,其材质、形制、分量都与真银元存在明显差异,只要细心辨认,不难区别。 据史籍记载,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廷任命盛京将军增祺为督办满洲铁冶总局事务大臣,在奉天(今沈阳)北郊修建炼铁高炉,专造军火。随后又在上海设立“机器铸钱局”,并陆续在江苏、浙江等地建厂,专门以手工操作浇铸铜币。
这些铜币因质量较差,遭到民众抵制,纷纷弃之不用。当局见此情况,于光绪三十年下令停铸,并将所有炉款收回,只留上海一厂继续生产。上海机器铸钱局发行的铜币,成为近代中国最早的一批机制铜币。 除了上述两类以外,清末民初还有各地军阀、割据政权私铸的铜圆。这些铜圆质量差强人意,但种类繁杂,各具特色,具有较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