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帽正有收藏价值吗?
题主说的是“帽正”吧,这是明朝服饰配件中一种比较独特的存在。 别的朝代的服饰,比如唐朝或宋朝,虽然也有“帽子”这个名称,但本质上是束发之冠,也就是头上顶的东西,本质还是发簪或者发箍。而所谓的“明制”,其实就是从朱元璋开始,官民普遍开始戴“乌纱帽”。这顶乌纱帽和唐、宋时期的帽子不同,它是有前檐的——就是帽子前面会有个帘子一样的东西,以区别于唐朝的“幞头”(当然,唐巾也不是没有前檐)。 而这顶乌纱帽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因为有前檐的缘故,它会有一根飘带,叫做“纱帽翅”“帽正”。这个东西,在小说里经常看到,比如《儒林外史》里的范进中了举人之后去拜见老爷,就“戴着新方巾,披了紫马褂”,而周作人的描述则是“一位身穿圆领袍,头戴大帽的正中着举人第六名的衔牌”;还有《水浒传》“宋江穿了公服”,“晁盖等众人也一个个穿公服”这里面的公服,就是乌纱帽加上红衫,这也是明朝官员常服的标配。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根“帽正”,据说明太祖认为古代“四夷朝贡,皆执鞭履觐见,今我朝臣子,何以礼待”,所以设计了这个帽正,表示天朝上国,礼仪之邦的意思——其实,这同样是为了表示与“夷狄之邦”的区别而已。 不过,有了帽正,是不是就感觉高雅了,文明了?别觉得这种小玩意儿能起多大的作用,明朝的士大夫们照样满嘴污言秽语,照样对女真人鄙视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