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死了才有价值吗?
这要从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作为植物界的一个分支——柏目中的一个属——崖柏属的一种,“崖柏”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因为本属的成员大多分布在海拔2000~4000米之间的陡峭的悬崖上,所以本属物种大都叫做XX柏(比如欧洲赤松Pinus silvestris叫Silvestri-Pinus)。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北美黄杉(Pseudotaxus rydingii)就生活在海拔低处,而且它的英文名字里就有个“低地”(lowland)的意思;此外还有生长在海拔300米以下的台湾扁柏(Chamaecyparis formosensis)等等。
因为这些物种的生活史中并没有受到过低海拔地区的洗礼,所以它们在进化的时候没有像其他植物一样形成对高温高湿环境适应的基因(这些基因突变能够使得植物在高热、多雨的环境中也能够正常生长和繁殖,比如说我们常见的香樟树就是这一类特化型的树种之一),因此当气温升高时,它们的生长速率会大幅度下降,甚至有可能死亡。 而崖柏不同,它虽然也是柏目下的一个属,但却是在几千万年前的白垩纪就出现在地球上的古老物种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它曾经在地球上广泛分布,但是后来由于气候变冷,大多数的物种都逐渐灭绝了,只有少数物种躲过了这场灾难并延续至今。而这极少数的物种又因为长期栖息于海拔较高的山区,所以在进化的时候形成了对高温高湿环境的抗性。
到了现代,随着大气环流的改变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全球温度持续升高的趋势已难以扭转。对于大多数温带、亚热带的树种来说,气温每升高1℃,其生长速率便会降低8%左右;而当气温超过物种耐受极限时,它们的根、茎、叶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严重时甚至会死亡[1]. 而崖柏则不然,有研究表明,随着气温的升高,它的树势反而会增强(具体表现为干形增粗、枝下高度的减少以及生物量的增加)[2]。 有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崖柏在抗热性上存在遗传多样性差异引起的,并且发现来自不同地区(海拔高低不同)的同一种类崖柏植株,其实是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温高湿环境具有不同的应对方式的,即它们对高温高湿的敏感程度其实是存在一定差异的[3]。
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崖柏都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百炼成妖”的,有些崖柏之所以可以在炎热多雨的地区存活乃至生长,是因为它们本身就拥有抗拒这种恶劣环境的基因。 所以不是死了才有价值,而是能死而非病死虫灾而死,才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