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政通宝价值多少?
“广政通宝”背文“十”“桂”,是北宋晚期(公元1095~1125年)在广西地区铸行的货币。宋徽宗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宋朝在广西首次设寨(州级单位),称“广信军”。五年后,改“广信军”为“广南东路”,简称“广南东路”或“广东”。此后宋代的“广南东路”辖境相当现在广东省大部地区以及越南北部、老挝北部和贵州一带。 “广政通宝”分小平、折二两种,形制均仿南宋“建炎通宝”。小平钱径约24毫米,重3.7克;折二钱径约26毫 米,重5.6克。文曰“广政通宝”,旋读,光背无文。
据史料记载,当时广西各地均置有铸钱监场,所铸之钱主要供当地使用。由于宋朝规定广西所铸铜钱以五文为一贯,而当时一石大米也不过值贯钱三四千文,所以“广政通宝”虽在市面上大量流通,却无人将它带出外地。这种仅在本省范围内流通的钱币被称为“地方钱”。
到了元朝,实行纸币制度,开始在全国普遍推行铜铁兼用的“宝钞”。但元代初期仍允许民间自铸钱币,因此各地出现大批私钱。这些私钱有的在钱面上凿刻记号标记,以保证自己的信誉,避免被官府禁止没收。“广政通宝”便是这些私钱中最常见的一种。
目前所见“广政通宝”大多为小平钱,偶见少量折二钱。钱文篆书,直读,文字端庄工整,笔划圆润流畅。与同时期其它地区的私家铸钱相比,风格独具,颇为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