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石头眼镜有收藏价值吗?
清末的石片眼镜 ,是老花镜的主流产品。用料加工都很讲究,但是样式上缺少美感,主要是实用为主。现在看有些笨重。 清晚期铜镀金支架加玻璃镜片的老花镜(1870年左右)。
这种眼镜的普及,导致现代眼镜店普遍都设有试戴眼镜。就是给顾客戴上,试试是否看得清,而不用像以前那样,买回去戴起来是否合适完全靠猜,因为当时是没有这个服务的。 到民国时期,开始有人使用塑料做镜片了,价格比玻璃镜片便宜很多。
同时由于战乱,交通不便,导致物流不畅,所以这个时候开始,各地都形成了自己的“土特产”,比如四川产的“蜀羊”牌镜片,武汉产的“汉光”、“汉诚”和“冠星”牌镜片。这些品牌一直延续到现在。
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国家工业实力的提升,我国的眼镜行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各种品牌的镜片、镜架陆续推出,市场异彩纷呈。不过此时的镜片还是以光学镜片为主,并没有出现隐形眼镜。
1956年,我国第一副隐形眼镜试制品在苏州研制成功,但随后20多年却迟迟无法投入商业生产,主要原因还是技术落后导致的成本太高,而当时又没有实现工业化生产,只能手工操作,导致产量低、成本高,完全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直至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隐形眼镜行业才迎来飞速发展,市场逐渐被国内外诸多一线品牌占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隐形眼镜几乎全都是仿造外国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