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球雕有收藏价值吗?
象牙雕刻艺术是运用象牙这一自然艺术品进行艺术创作,它是集绘画、雕塑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中国使用象牙雕刻用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在考古发掘的楚国墓中就有用象牙制作的笏(古代皇帝赐给大臣象征权力的器具)、酒器和玩具等。 到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至589年),佛教传入中国并在民间兴盛起来,随着印度和尼泊尔向中国的不断进贡,一些贵族和文人雅士开始效仿制作象牙佛像或牙雕品。这时我国的象牙雕刻艺术已经从简单的实用品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艺术品。
唐宋时期(公元618年至907年),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各地出现了大量的佛寺和石窟,同时也需要更多的供佛用品,这促进了象牙雕刻行业的发展。
宋代出现了专业制作象牙雕刻的作坊,工人分为了上白、下白两个工种,专门负责打磨和雕刻。当时比较有名的象牙雕刻产地是四川的蜀笺、河北的沧州和广东的潮州。这些地区生产的象牙画屏、挂轴、笔筒等工艺品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元代以后,我国出现了一批著名的牙雕艺人,如张洪、沙洪、王洪,他们创作的作品多被收藏于宫廷内。除了用于佛教供奉外,一些达官贵人也会选购牙雕作品作为礼物赠送给外国使节。
到了明代(公元1368年至1644年),由于皇室的大力提倡,牙雕艺人在南京和京师(今北京)相继出现,同时期著名艺人有朱尚辉、杨明忠等人,他们的作品以人物雕像为主,造型严谨、比例协调、形象端庄。
清代(公元1644年至1911年)是我国牙雕发展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清宫内设立了造办处,专门负责制作牙雕等艺术品。当时的牙雕艺人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艺,还要精通绘画、雕塑甚至建筑等学科,才能完成皇帝和太后赐予的任务。
清代著名的牙雕艺人有很多,如潘世恩、高延佑、张裕钊等。他们创作的题材丰富,工艺精湛,留下了许多价值不菲的作品。其中《雍正十二月行乐图》和《乾隆大阅图》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两幅清宫牙雕作品。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对艺术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具有较高收藏价值和潜力的好字画更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此情况下,不少企业纷纷投入到艺术品的经营之中,而传统的古玩玉器商铺也逐步转变经营理念,增加了现代艺术品的成分。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建设,我国与东南亚及非洲国家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很多珍贵文物被海外收藏家收购或者流失他国。有鉴于此,国家制定了相关政策引导公民和企业参与文物保护与抢救,积极回流海外文物。这对于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